人们常说:中国的古村落,都是厚重的历史书。我非常赞同这种说法,因而每次去古村古镇游览时,在欣赏古朴的民居、秀丽的自然风光之余,也会尝试着慢慢用心去品读,每每总能有或多或少的文化收获。
时下,很多年轻人常借西方节日“感恩节”表达各种感谢,其实,常怀感恩之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且早已融入国人的文化血脉和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言语、行动。山林中的祭祀,祠堂里的香火,父母的言行,戏台上的剧目,栏板浮雕上精美的图案故事……无一不在熏陶着人们的心灵。
感天地之恩,是敬。天生万物,万物养人。光棍劈竹不伤笋,渔夫不打三春鱼,不可焚林而猎,不得涸泽而渔……珍惜天时,顺时作息;爱惜地利,勤恳耕种……感天地之恩,就是顺天应道,与万物和谐相处。
感父母之恩,是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父母长辈,礼敬祖先报本追远,本是“百德之首,百善之先”。祠堂里大大的“孝”字,学堂里朗朗诵读着孝经,窗格上刻着的“二十四孝”故事……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中国人就知道“孝”的重要。不孝的子孙,人人都要戳脊梁骨,在村里几乎无立身之地,更别说经商做官做事业……感念父母之恩,成为正人君子,不作诸恶,无愧于父母,是为孝道。
感老师之恩,是尊。传统中国人认为:人之—生,父母生之,师傅成之。所以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君子隆师而亲友”“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等观念,不但将尊师重道上升到事关民族存亡的高度,在实践中也给予了师者与“天地君亲”相配的崇高地位。感师傅之恩,就是敬业,尽心竭力发挥所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守善乐道,不辱师名。
感托付之恩,是忠。《说文解字》里:“忠,敬也,尽心曰忠。”对托付给自己的人、事、职责,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忠于国家,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忠于真理,就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忠于事业,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忠于真理、忠于正义、忠于家国的仁人志士奋斗不屈,中华民族才能够一次次战胜天灾人祸绵延至今。
感朋友之恩,是义。传统中国人认为世间之人,“落地为兄弟”。那怎么对待兄弟朋友呢?待之以“义”。但这个“义”可不是警匪电影中为了“兄弟”不分青红皂白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而是公正合理地行事。朋友有难,当然倾力以助,但如果朋友做错了事又不知悔改,那也只好“割袍断义”。感朋友之恩,就是互为帮助,互为督促,共行君子之义。
感夫妻之恩,是爱。感念彼此之恩情,一日夫妻百日恩、报答平生未展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共享富贵,同当艰困。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感恩之心,其实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常识,并不需时时提醒,却刻刻也不会忘记。敬天、爱人,为父则严,为母则慈,为师则谨,为子则孝,为兄则悌,为徒则礼,为官则正,为商则信,为友则义,为富则仁,为贫则勤……这些,就是中国人感恩的方式。
漫步在古村落中,抬头看看匾额,低头看看雕刻,听听老人们的交谈……只要有心,都能有所收获。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古村落“翻阅”,感受历史的厚重,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原载于2021年6月3日《鄂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