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砀山县葛集镇人民政府发布)
美
MEI
丽
LI
乡
XIANG
村
CUN
“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这是砀山县葛集镇美丽乡村群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既洋溢着幸福,更充满着骄傲!
”
葛集镇地处皖苏交界处,区域总面积89.02平方公里,辖11个村6.2万人。美丽的故黄河沿镇而过,不但给葛集带来肥沃的土壤,还为美丽乡村增添了旖旎水韵。近年来,在省、市、县的指导下,白蜡园村、高寨村、土山村分别被批准为2013、2018、2019年度全省示范村。经过美丽乡村建设,3个村新修道路46.6公里,达到户户通;安装路灯360盏,实现路路亮;改建150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1座,新建750平方米村级场所2座,服务群众功能完善;农民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篮球场、村头游园等8个,满足文化运动需要;改建、新建卫生厕所1563个,公共卫生厕所3个,实现卫生厕所基本全覆盖;产业调整优化,万亩大棚油桃、千亩银杏基地,使村民人均收入达15860元,其中高效农业收入占71.7%。全镇面貌发生了巨变,初步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规划上:做好规划引领,突出村庄特色
坚持村庄规划让村民参与,挖掘特色韵味,避免千村一面。为了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镇、村干部带着规划设计人员实地走访,收集村民意见,多次召开意见征求会,最终精心绘制出符合村情民意的设计蓝图,村民的愿望充分体现在美丽乡村的规划和建设中。2018年美丽乡村高寨村过去是一个产业结构单一、交通路况较差、经济收入较少的乡村,被附近村民称为“九岗十八洼”,该村坚持“先规划、后整治”的原则,结合蟠龙湖的生态特色,坚持生态宜居基调不动摇,不大拆大建,不刨树填塘,保持村庄肌理,留住以往痕迹,让人看得见古树、望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着力在环境整治清理、村民美丽庭院建设、油桃特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逐年攀升。2019年美丽乡村土山村在规划过程中,充分挖掘当地银杏元素融入村庄建设,以“银杏小村”为规划设计理念,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2条银杏观光路线和3个银杏游园。目前,银杏大道成为游客们秋天的“打卡圣地”,银杏小游园“变身”为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健身、议事的活动场所。
人力上:号召全民参与,形成全民创建
“光靠干部五年功,家家动手一年成”。全镇积极谋划,组织各村开展“最美庭院”评比、“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文明家庭评选”、“五好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3个村评比出“鲜花小院”“瓜果庭院”“洁美小院”等“最美庭院”150户,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60人,镇村整合资金15万元,进行激励表彰,激发了群众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同时,通过村规民约的制订,实现全民参与。土山村将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全面推行垃圾不落地,房前屋后无堆积,实行每家每户“门前三包”制度,全村207户群众人人遵守约定,全面改善提升村庄环境质量,实现该村环境从“干净”到“优美”的提升。各村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人人动手、户户争先、村村创优的竞赛格局。
财力上:整合各类项目,确保资金充沛
在美丽乡村资金的投入上,该镇注重整合卫生改厕、坑塘治理、道路交通、一事一议、扶贫产业等项目资金,提前谋划,重点向美丽乡村倾斜。在卫生改厕中,将3个美丽乡村作为重点,干部率先示范,高标准建设,全覆盖建设,群众看着好,比着建,1563个卫生厕所群众用的好,拍手赞。同时利用现有银杏林木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村头游园、村中花园;利用现有坑塘,通过清淤整型,承包给村民管理使用,不但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而且坑塘得到持续的管理维护。在美好乡村建设的同时,着重将乡村旅游元素有机植入当中,寻找“生态旅游”和“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如高寨村盘活500余亩蟠龙湖水域资源,发展集“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实现了集体经济的零突破,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达到近60余万元。
发展上:立足资源优势,实现富民兴村
美丽乡村建设以来,镇、村干部立足当地油桃产业优势,着力在提升果品质量上下功夫,“走出去”请郑州果科所专家来“传经送宝”、“请回来”县农技部门给“把脉会诊”,同时也挖掘农民的传统种植“大智慧”,土洋结合,靶向攻破,从而走出了一条绿色、安全的大棚油桃种植之路。2019年镇“优菓”油桃专业合作社不但获得了安徽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还得到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使葛集油桃不仅走出了安徽,还参加了“中国国际食品安全展览会”。为让油桃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该镇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土地流转,成立农民合作社,加快电商发展,通过“合作社+电商+农户”的方式,推动油桃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2019年土山村总产值约为9890万元,主导产业总产值约为8200万元,占总产值的8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860元。同时,土山村下大功夫盘活集体资产,通过发展扶贫工厂、光伏发电和冷库,2019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5万元,实现了富民兴村,有力地推进了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精神上:弘扬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
美丽乡村要实现乡风文明,无疑是对农村多年生活陋习的“自我革命”。近年来,全镇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百余次,参与群众3.2万人次;打造文化活动室、百姓大舞台、文化广场、银杏大道、农民文化公园等40余处,设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的“文化长廊”3处,通过群众文化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乡风文明了,环境美丽了,群众觉悟提升了,如土山村的群众陈道昌伺候90多岁的丈母娘多年,无怨无悔,受到群众称赞;高寨村农民刘永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主动将自家与规划不协调的院墙拆除,给其他村民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现在环境整洁、家庭和睦、团结邻里、尊老爱幼已是村里的新风尚。
持续上:突出群众参与,建立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后管养运行长效机制,保证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正常运转,镇村坚持干部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完善建后管养长效机制,目前,村里建立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绿化管养、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坑塘管护、厕所维修、道路管护8项长效机制,设立了保洁员、护林员、护塘员等8类公益人员。落实“党员包户、组长包片、两委包村”的“三级网格”责任,强化全员监督意识,积极发挥了村民理事会和村民主体作用,将环境卫生治理纳入村规民约,继续开展“最美庭院”、“最美保洁员”、“文明家园”等评选活动,由农户自行负责房前屋后和院内环境卫生,确保村庄美景“容颜不老”,实现了村庄“形态美、内在美、持久美”。
编辑 | 金婉
一审 | 汪帆
二审 | 廖子溱
三审 | 戴红梅
主管 | 中共葛集镇委员会 葛集镇人民政府
声明 | 图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点个“在看”
生活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