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遇老卫城
抵达花垣调研的第四天晚上,正赶上一场瓢泼大雨,山野间的雨噼里啪啦地敲打着窗户,嘈杂的雨声送入耳中。我们躺在床上,置身于山里的宾馆,闭上眼,仿佛看见雨水流淌过湿润的土地,树叶被压弯了腰,山雀躲在小小山洞里,扑棱着翅膀,鼻尖嗅到的是泥土潮湿的气息,间歇还夹杂着一些草木清涩的香气,漆黑的夜晚,有山野的梦境伴着我们入眠。
清晨起床,我们坐上包租好的苗族阿哥的面包车,因为时间太早,大家的意识还是朦朦胧胧的,小哥贴心地帮我们关上车门,放了一首舒缓的音乐,便驱车前往了我们今天要去的目的地——花垣县夜郎坪村,因为夜郎坪生产的崇山贡米稻谷是岩锣村米厂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此我们想探个究竟。。
透过车窗向外望去,我们先是经过了一条小街,各式各样的小餐馆错落排列,早上食客稀少,扎着深蓝色头巾的老板娘坐在门口的石坎上,慢悠悠地剥着花生,旁边梳着两个小辫儿的小姑娘写一会作业,就从小盆里拿一颗花生出来吃,时光就在母亲剥开的香甜花生中慢慢流过。离开了小街,大片大片的稻田突然映入眼帘,在城市生活太久,见惯了冷冰冰的高楼大厦和粉刷完美的柏油马路,已经很多年未曾见过这般大片鲜活的颜色了。嫩绿的稻穗晨风中微微摇晃着身子,目之所及,这绿色的稻田竟好似看不到尽头。再往前开了一段路,我们就驶入了一条长长的山路,左侧是黄褐色的山脉,右侧是成排的树木,绿树掩映之下,晨光穿过枝桠,闪射在我们的手心上,我们伸出双手,仿佛就要抓住一个个小太阳似的。
看我们都被窗外的景色所吸引,苗族阿哥开始和我们攀谈起来,我们好奇地问他,夜郎坪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它有没有什么感人的历史传说呢?阿哥思索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说,夜郎坪那边的情况不太清楚,但去夜郎坪的这条路上,有几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阿哥熟练地打汽车方向盘,指着对面山头说,那边山里有一处景点,叫仙人桥,桥横跨山间溪水,溪水旁有一颗巨大的树,树冠把仙人桥完全笼罩起来,非常茂密。后来,人们发现这棵树冠浓密的大树,就是珍贵的金丝楠木。
据传说,因桥上有仙人走过,所以凡是从树底下的仙人桥走过的人,其一生无病无灾,身体健康。于是,周围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前来观赏这座神奇的仙人桥和这棵珍稀的金丝楠木树。后来,省的专家专程过来考察,觉得这棵金丝楠木太珍贵了,便把这一片地区保护起来,不再对外界游客开放了。随着苗族阿哥的神秘讲述,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画面,山里深处,在丛林的掩映之下,突然出现了一座小桥,桥下一汪溪流,潺潺的流水在山间流淌,而在小桥的旁边,是一棵高大的金丝楠木,金黄色的树干让它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散发出了层层叠叠的金光,置身于此,就如同仙境一般。
“哦,对了,好像这里还有一个传说”,苗族阿哥的声音把我们拉回了现实,“听家乡的老者提起过,这附近有一个老卫城遗址,据说是原来古代的城池,但具体的情况就不太清楚了,如果你们想去看看的话,顺着这条山路,带你们去打听打听。”我们听了,赶忙答应了下来。车子在山路上飞快地行驶,不一会就进入了一条更为宽敞的道路,路的两旁有了人烟,我们向一个骑着三轮车的老奶奶询问了有关老卫城遗址的位置,她说老卫城遗址确实在这附近,但具体在哪她也不清楚,她建议我们去问前面一户马姓人家,他们应该对当地历史很了解。说着老奶奶便带我们来到了一座二层地小砖房门前,房子旁边被屋主人开辟了一片菜地,里面种着辣椒,豌豆等蔬菜瓜果,像是一片丰富的小天堂,各式各样的蔬菜瓜果被分开排列,红、黄、绿、紫的,五颜六色,十分可爱。一位老爷爷挎着个小菜篮,在田地间摘菜,老奶奶上前和他讲述了我们的来意,老爷爷直起身,爽朗地笑着说,“你们想知道老卫城的事情呀,跟我来吧,我带你们去看那个遗址吧。”在接下来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了老爷爷姓马,从小就在卫城村长大,年轻时他曾去外地打过工,赚了点钱,等老了,他不想留在繁华的城市,便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请人修了一座房子,自己又开辟了一片田地,平日里就是种种菜、钓钓鱼,生活可比在城里的时候舒坦多了。
图5-1 老卫城遗址碑
正说着,穿过了马爷爷家后面的一片树林,我们在山林间越走越深,随着树木的增多,天空被遮住了一大半,天色开始暗下来,我们走到一块空地上,看见了被低矮的树丛包裹着的一块碑。那是一块一眼看去就能够感受到历史沧桑感的石碑,风沙的吹拂在碑面上留下了犹如古代城防图一样的图案,中间用红色字标识“老卫城遗址”,下方是一行小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公布,花垣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日立”,碑台周围堆积了长久无人清扫的枯枝落叶,为这平添了一份落寞和寂寥之感。
马爷爷告诉我们,老卫城原名崇山卫,位于花垣县南39公里的吉卫镇卫城村,始建于南宋时期,系土城。城壕系人工挖造,所取土均用以夯筑城墙。老卫城遗址是湘西北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设在苗族腹地的卫城遗址。据《永绥厅志》等文献记载,目前的老卫城遗址正是元末明初朝廷所设军事机构崇山卫故址所在,遗址平面略呈椭圆形,周长2.2千米,面积约35万平方米,为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今地表可见高大的土筑城墙,东、西、北三面城墙外还可见明显的人工挖造城壕。遗址区域保存较好,以开垦为耕地的低矮山地和丘陵为主,仅西墙、南墙附近有少量房屋建筑。
据专家考证、出土文物及史志简略记载,明朝军队编制采用卫所制,在全国各要地设立卫所。一州设所,数州设卫,一卫约有5600人。此外,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土司又称土官、土酋,是中国古代一类官职的统称,用于委任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以夷制夷。当时中原王朝在与老司城相距百余里的地方设置了这座崇山卫军事城池,目的一方面是把有效的管理网络伸进武陵山区;另一方面崇山卫所在的吉卫地区,“四面环山,龙盘虎踞,真王地也”,屯兵老卫城,可策应大湘西;同时还可以协理诸边货殖源源不断地解送至应天府(南京)。这条路一旦打通,就一通百通,后来修建北京城,大批量的楠木运送,也需要强有力的军事管理。
于是,经年累月的工作让台地上的荒野一截截撤退,墙基十数米,顶宽三米,高达十米城墙合围了古老的土地,七十二行来了,百千工匠来了,最先建起的是崇山卫千户所衙门,然后是满足屯兵所需要的演武场、跑马场、营房、戏台、荷花池……总之,一所城池该有的都必须有,这是统治者计之长远的决心。所有的工匠都没有名字,他们所要的仅仅是三餐果腹抚老幼,一日有酒辄酣眠。
关于老卫城,马爷爷说还有一段传奇故事。相传明朝一位杨姓将军,他拥兵自重,皇帝朱元璋就把明朝的一位公主下嫁给了他,并在湘西境内设置了一座土城,以管理湘西的少数民族,同时守卫明朝的疆土。杨将军带着公主在这里扎了根,可好景不长,附近的苗族首领想要统治这一片土地,于是就派兵攻打了土城,杨将军寡不敌众,最终败退逃跑。公主被困在了城里,于是新上任的苗族首领就将公主留了下来,作为了自己的压寨夫人,皇帝听说了此事,大为震怒,但木已成舟,再加上当时的公主已怀有了身孕,在万般不愿之下,只好将原来的土城改为了老卫城,任命当时的苗族首领为这一片土地的长官。
明末清初时老卫城因为城民四散逃跑,最终被荒废了。因为“老卫城”历史年代太久远,城废又过早,现在的我们很难看到过去老卫城的痕迹,我们失望地向北边走了走,听马爷爷说那边还遗存有一些土墙、北门洞口、砖瓦碎片、跑马场地痕迹,但当我们来到北边时,看到的却仅是面目全非,一遍荒凉的山野。
看完石碑和遗址往回走的路上,我们突然发现路边出现了几只奇特的小鸡,它们的脖子十分细长,浑身的羽毛呈现火红色,看起来就像是火烈鸟的缩小版,马爷爷见到我们惊奇地看着那些动物,笑了笑朝我们解释说,那是村民们家养的鸡,不知是否和这里的环境相关,这儿的鸡和他在城市里见过的鸡可以说是大不相同,有些小鸡一出生就是一种奇怪的形状。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只能感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说不定这些鸡的外貌也和当年老卫城留下来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告别了马爷爷之后,我们再次坐回了那位苗族小哥的车,踏上了前往夜郎坪的道路,面包车在山路上飞快地穿梭,我们看见远处的山林间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不禁想起了那位后来被苗王强占的公主,她是否也曾害怕迷惘,在深夜之时思念过应天府巍峨的宫殿呢,这一切我们都无从得知,就让这位红颜美人随着老卫城的消亡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吧,她的灵魂将会在山野中安息。
图5-2老卫城遗址航拍图,粗线内为遗址。
(待续)
来源:大洼财经
本期编辑:杨宇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封面湘西邮箱地址:hy0743@foxmail.com
监制/吴钧
责编/麻珊荣
编辑/王向远 李艾家 黄沙沙
审核/尚欣 周登友
更多资讯
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