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畔这所大学“打破”围墙,百年建筑内正在举行首场大展
优化提升后的滨水空间和长宁校区,“国宝级”历史建筑与苏河美景交融呼应,总长约910米的华政段势必会成为上海“城市项链”中独具特色的一颗“明珠”。
记者 | 应 琛
在中山公园二号门对面,被苏州河以U形紧紧拥抱的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园,好似一座楔形半岛,雅香肆意、幽静迷人。作为上海首个历史风貌校园,27栋国宝级历史建筑完美融入城市滨河空间,并形成“一带十点”的特色人文景观。
9月23日起,上海“一江一河”沿岸的这所“共享校园”每天7时-21时试运行开放,已经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01
“十三五”期间,上海谋篇“一江一河”,打造“城市项链”。此举也让华东政法大学有机会将静谧的大学校园建设为真正的社会公共空间。
根据长宁区“不占用水面、共享滨水岸线”的统筹思路,华政积极配合,责无旁贷打开校园围墙,退让环河滨水空间铺设步道,拆除历史遗留搭建11处,并对两栋临河宿舍作出功能调整。
“坚持校园全面开放,融入城市发展,是我们学校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应有担当和社会责任。同时,长宁校园的改造提升关系到广大师生切身重大利益,我们会以开放心态来充分展示一流政法大学的风采。”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此前对媒体表示。
近日,由华东政法大学与长宁区共同协力,规划建设的苏州河华政段“一带十点”景观——思孟园、格致园、倚竹院、獬豸园、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法剧场、银杏院和书香园等正有序对外开放。
记者在2.0版的苏州河华政段看到,滨水空间继续“生长”,水岸特色更具魅力,原本分隔校园与河滨步道的围栏全部被拆除,缓坡草坪、精致花境、匠心点景,由慢行步道串联的滨水空间变身多元、活力、共享的“后花园”。
市民漫步其间,一边可以饱览苏州河滨风光,一边可以欣赏百年校园整体风貌,感受自然生态与人文内涵的完美结合。
优化提升后的滨水空间和长宁校区,“国宝级”历史建筑与苏河美景交融呼应,总长约910米的华政段势必会成为上海“城市项链”中独具特色的一颗“明珠”。
02
如果沿苏河滨水步道起点思孟园继续往前,目光越过开阔、精美的大理石“弹街路”,格致楼的身影便映入眼帘。格致楼落成于1899年7月19日,为三层楼房,砖木结构,迄今已有一百二十余年历史。同校园内其他建筑一样,格致楼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其建筑外廊、庭院等建筑格局是西式的,屋脊上的飞檐翘角等建筑风格则是中式的。
近日,一场名为“苏河明珠——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历史文化展”的主题展览正在这幢百年建筑内举办。
据悉,此次展览分为红色印迹、海派寻迹、法治足迹三个部分,分别展示这所百年学府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貌。
这里的每块砖瓦都讲述着红色故事,传承着红色基因。
莫振球,圣约翰大学党支部第一任书记,图为1938年21岁的莫振球(中)和二弟、三第合影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1938年,圣约翰大学第一个党支部成立,1945年,成立上海高校第一个党总支。1949年5月26日,交谊楼成为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1950年6月,圣约翰大学党支部首次公开……
交谊室
1919年落成的体育室,是上海解放前牺牲的最后一名中共党员陈仲信遗体入殓的地方。
校园内苏州河湾处的26-27号楼,则是中国奥委会前身——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办公地。
本次展览中,不少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实物和视频,展示了学校历史建筑保护传承、红色文化挖掘弘扬、法治文化孕育发展,阐释苏州河畔百年校园的魅力。
· 落马近1年后被“双开”!600字通报出现两个“从未”罕见用词
· “我心潮澎湃”:孟晚舟回到祖国
· 解忧 | 不想回老家送红包,我错了吗?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