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将近,很多朋友都在规划旅游行程。旅游有很多方式,可以跟团,可以自驾,可以乘坐高铁动车,也可以骑车远足。胶东半岛三面环海,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沿着海岸骑行的线路,受到不少自行车发烧友的青睐。在这众多的线路当中,烟台威海之间的骑行,相对比较热门。
这条线路之所以热门,一方面是因为沿途有大量的景观可以欣赏,如果从烟台山出发,沿着滨海路行驶,月亮湾、东炮台、东山栈桥、渔人码头、黄海游乐城、烟台大学、养马岛等地标都可以经过,而过了养马岛之后,牟平金山湾到威海双岛湾的风景也不错。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烟台和威海虽然是两个地级市,但市中心区之间的距离相对适中。从烟台山到幸福门,也就是从芝罘区到环翠区,大概是80多公里。这个距离,对于专业骑手来说自然不在话下,即便是对于普通的自行车爱好者而言,也不算太难。
在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下,烟威之间的自行车骑行,就成为不少人的一种特殊旅游方式。从五一到十一,两者之间的公路上,时常能看到“全副武装”的骑行者。
在大概十年前,笔者也曾附庸风雅,尝试了一次烟威骑行之旅。虽然旅行未竟,且时间已久,但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有趣。因此,在十一假期到来之前,回忆此文,为准备骑行的朋友们助兴。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骑行之前应该做好后勤规划,就是携带什么物品,何时在何地就餐。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手机、电子导航、充电宝是必备的东西。但十年之间,变化颇大。当时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电子导航并不方便,因此笔者当时携带的是纸质小比例尺的地图。然而那时流行的塞班手机耗电量较小,一天不充电没啥问题,故不需携带充电宝。此消彼长,总重量上,前后倒也差不太多。
准备好物品之后,那年十一假期的某一天早上,笔者和表弟从烟台市莱山区出发,沿着滨海路开始朝着牟平方向行驶,踏上烟威骑行之旅。
由于时间比较久,具体线路已经记不太清楚。大概是从滨海路转到牟平城区,然后经过北关大街向东经大窑转入成龙线。其实当时滨海路已经延伸到金山湾,在上庄村附近与成龙线交汇。但因为没有导航,纸质地图又不是实时的信息,我们舍近求远,穿牟平城而过。在当地某大型连锁超市稍作停歇,补充了一些食物和水之后,继续上路。
(现在的成龙线)
成龙线,当时是“成山到龙口”的一条省道,因为名字很有个性,笔者印象比较深刻。我们骑行时,成龙线正在大修,因此即便在上午体力好的时候,骑行速度也没有提起来。翻过序班庄、紫岘口附近的一个垭口之后,就已经到了上午十点左右。继续向前,下坡到了上庄村之后,迎面方向遇到了一群骑友。寒暄之后知道他们是在威海读书的大学生,准备组团从威海骑到烟台。当时笔者似乎还用卡片相机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可惜已经找不到了。
上庄虽然是个村,但也算是牟平的一处交通枢纽,省道成龙线和上泽线在此交汇,不走高速的话,从威海、文登方向到烟台,这里可谓必经之地。
(上庄村的位置示意,大致在烟威中间)
从上庄再往东,就进入牟平姜格庄镇(现在叫街道)的腹地,沿途不少村庄都与明代设置的金山所有渊源。不过,当时志不在此,故都是匆匆而过,并没有进村探访。
过了姜格庄镇驻地,下一个比较大的村落就是酒馆。在荣乌高速上,也有同名的出口。成龙线的前身,就是古代的官道。而酒馆村这个名字,相传就是数百年前有人在官道旁边开设酒馆而来。
(牟平酒馆村)
酒馆村的位置,已经临近烟威交界线。从村庄再往东,是一段上坡路。爬上山坡之后,东眺就是威海高区的初村镇。顺坡而下,来到初村镇驻地时,已经临近午后一点。我们二人平时并没坚持骑行锻炼,此次临时远征,自然比较吃力。
在路边的一家小吃店里,我们简单点了几份饭菜。饭菜的分量比较足,价格也比较公道。老板当时说的话言犹在耳:“我们家的饭实惠,你们放心吃就行。”
(酒馆和初村之间的界牌)
离开初村之后,我们继续向东骑行。此时,一方面是午后倦意泛起,一方面是体能消耗殆尽,在路边一个小卖部再次补充了点食物和水之后,我们商议了一下,决定放弃骑到威海市中心的想法,调过头来,争取早点赶回烟台。折返的地点,也就是我们此次骑行到达最远的地方,叫做“鹿道口”。后来笔者多次乘车路过这次,一看到石碑上的名字,就会想到那次骑行的经历。
在满身疲惫的状态下,归心似箭的感觉尤其强烈。我们打起精神,又从初村骑过,重新上坡下坡,回到牟平姜格庄镇的地界。但中途车胎瘪了一个,速度又不得不更慢了下来,坚持到上庄村,找到一个修车店补胎。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补车胎的过程虽然消耗了不少时间,但我们也因此从修车师傅那边知道了一条捷径。师傅说,滨海路已经修通了,从上庄村向北,可以一直走到养马岛。我们连连称谢,然后北去。
牟平和莱山虽然都是烟台的市辖区,但从上庄到莱山,距离也不近,尤其是对于疲惫的骑行者来说。我们大概在下午五点重新启程,一直到晚上八点才抵达莱山。疲惫自不待言,但如今回想起来,还是很有收获。
当然,以上的骑行经历只是普通的业余体验视角,对于专业骑手们来说,这个时间消耗未免贻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