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乳源发布)
“学好普通话,走遍瑶乡都不怕。”这是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推广普通话取得实效的真实写照。
近日,笔者走进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看到喜人的一幕:无论是在学校、企业、景区、超市,还是在深山瑶寨、田间地头,使用普通话便能与当地人交流,畅通无阻。
96岁高龄的老党员杨傍营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接受采访
据了解,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推普”工作也走过了24年的历程,在这24年的时间里,瑶族地区的语言环境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4年,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到步入社会成为青年的时光。这一波新生力量成为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有力传播者。”该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在上世纪80年代,瑶汉居民之间的交往非常少,瑶语也成为乳源当地的日常用语。1994年,乳源启动了瑶族外迁政策,原本居住在高山密林的瑶族村民陆续搬迁到了县城周边及平原区乡镇居住,并且瑶汉通婚越来越普遍。
民族实验学校副校长赵天金(右)正在进行“瑶汉互译”的工作
在此过程中,家长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已在县城周边及平原区居住的瑶族人,从幼儿园起就选择让孩子就近入学,很多还在山里住的瑶族也选择到县城或就近乡镇送孩子上幼儿园。
据权威部门统计,到了2013年,有80%以上的瑶族孩子已在该县的乳城、桂头、一六等平原乡镇就近入学,还有20%的孩子大多在该县城郊的东坪镇新村希望学校和在平原区的游溪镇柳坑小学两所瑶族学校就读,仍在深山读书的不足百人。
“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为普通话的推广提供了土壤,创造了条件。孩子们从会牙牙学语开始就已经浸泡在普通话的海洋中。”该县民族实验学校副校长赵天金说,不仅在小孩,老一辈的瑶民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普通话。
游溪镇走进校园开展”推普“宣传工作
今年70岁高龄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邓菊花向笔者谈道:“自己的瑶绣技艺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除了丰富的瑶文化内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普通话的推广与应用,加深了瑶汉居民之间的沟通,间接地促进了瑶文化的传播。”
无论是走上讲台授课还是走进直播间、电视荧幕,邓菊花说起话来总是自信满满,因为她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如今,瑶汉居民已经完全跨过了相互隔阂的篱笆,走向了深度的融合。瑶族同胞从会讲普通话,到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成为时尚,再到如今瑶语、汉语、客家话等多种语言相互交织并促进,不仅展现了瑶乡语言的多元与文化的包容,更是民族团结的有力印证。
游客在该县必背镇游玩时遇瑶族姑娘,双方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居住在该县乳城镇96岁的老党员杨傍营对普通话的使用深有感触。他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向笔者深情讲述,自己于上世纪40年代从翁源县来到乳源县工作与生活,由于期间在教育和文化系统工作过,长期接触语言和文字,那时候大多数瑶胞还听不懂普通话,沟通起来非常困难,很多工作难以推进,直到90年代开始,普通话才开始在瑶乡慢慢流行,渐渐地融入到瑶民的生产生活,促进了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们瑶族乡镇作为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阵地,除了多层次、多角度拓宽宣传渠道,营造推普宣传氛围外,更重要的是要将推普工作提升到为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的新高度。”该县游溪镇党委书记马新萍坚定地说。
来源:李巧、许宏华
编辑:刘家凤
校对:温雪莹
审核:马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