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中央大街
“闯关东”前
先摸摸家底
关于哈 (hǎ,三声)尔滨的冷知识
你是几级达人?
挑战开始!
Level 1 语言关
江湖上有种说法
比感冒还容易传染的
就是东北话!
既然来到哈尔滨
那就先整几句
特别能体现哈尔滨的方言俚语
“布拉吉”好看吗
“马神”是个什么东东
“魏德罗”是干嘛用的
“仓买”又是个什么地儿
哈尔滨的“冻柿子”=其他地方的“柿子”
哈尔滨的“柿子”=其他地方的“番茄”
(东北家乡菜“木须柿子”其实就是西红柿炒鸡蛋)
最致命的一问
哈尔滨的“柿子”
你整明白了吗?
Level 2 地名关
松花江铁路大桥,一座几乎与这座城同龄的跨江大桥,哈尔滨人都亲切地称它为“老江桥”,以此桥为界,哈尔滨分为道里、道外两区。
“大直街”“石头街道”“短街”
这些有趣的街名
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哈尔滨人起路名
非常喜欢“有啥说啥”
带着直接又热情的随性劲儿
简单来说
就是“有啥特点就叫啥”
有中医就叫中医街
做买卖就叫买卖街
还有一串“数字街道”
一匡街、二酉街、三益街、四明街
五瑞街、六合街、七政街、八元街
这直截了当的街名
透着冰城人不拘小节的爽快
这里有“南极”
是哈尔滨南极百货批发市场
还有
“鞍山街”“抚顺街”“新疆大街”
“泰山路”“嵩山路”“华山路”
这梦幻联动的街名
透着冰城人自信包容的大气
哈尔滨街道命名分“片儿”
最著名有“安”字片儿
南起安心街
北至安隆街
东起安道街
西至安红街
因其大部分街巷都偏斜
故也称“偏脸子”
还有南岗 (gàng,四声)区的
“宣”字片儿等
有资料显示
截至1990年末
哈尔滨市2079条街道中
先后有600多条街道改过名称
街名变迁史的背后
是哈尔滨百年沧桑巨变的缩影
这片土地承载了
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英雄的城市一定会有英雄的名字
一曼街
靖宇街
兆麟街
……
Level 3 美食关
玉米面饼子和铁锅炖是绝配
哈尔滨可是地地道道的鱼米之乡
因为鱼太多
当地人编了一句顺口溜
“三花五罗十八子”
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鱼吗?
炸冰棍
“老板,来一盘油炸冰溜子,两碗炒雪”
吃的时候外面的糖还是灼热拉丝的
里面的雪糕却冰凉微化
一口下去
“冰火两重天”的满足感爆棚
只不过
你的牙受得了吗?
位于中央大街的马迭尔冰棍创建于1906年
麻酱冰棍吃过吗?
要说哈尔滨有一怪
定有冬天吃冰棍
而且天越冷
排队买的人越多
这里的美食
“嘎嘣脆”
冻梨脆
冰棍甜
红肠香
锅包肉咬上一口满嘴酥
哈尔滨美食,哪款是你的最爱
这里
吃货们必定绕不过去的三道菜
锅包肉
得莫利炖鱼
酸菜猪肉炖粉条
“翠花,上酸菜……”
光听名字就知道
全是硬菜
锅包肉
关于“第一盘锅包肉”是怎么来的
一直众说纷纭
有说光绪年间始创自哈尔滨道台府
府尹杜学赢厨师郑兴文之手
为适应外宾口味
把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
改成了一道酸甜口味的菜肴
超大的肉块裹着细腻的面粉
“滋”地一口
脆而不焦
酥而不腻
锅包肉是糖醋汁还是番茄酱之争
也是由来已久
美食的魅力大概于此
甜咸之争
是我们对乡愁的念想
那是“家”的味道
拔丝地瓜拉出来的丝极为柔韧,好的“拔丝”能绕整个餐桌。
这里
万物皆可拔丝
据说
地道的拔丝地瓜
只要手够稳
拔出来的丝
能和一米八的东北大汉赛高
哈尔滨的冬天是嘎巴嘎巴冷,糖葫芦吃得是贼拉香。
这里
万物皆可冰糖
路子野得很
山楂、黑枣、菇娘
这都是基础款
鸡手、大蒜、辣条
这都是重口味
饺子、泡面、月饼
对
你没看错
真的有
还有冰糖猪蹄子
冰糖红肠
……
冰城哈尔滨的1月,在室外行走半小时,睫毛就会挂上冰霜。
哈尔滨的冰糖葫芦
那是真的“冰”
这里
泼水成冰
睫毛挂霜
都是小case
“冰”个糖葫芦
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咬一口
那“脆”得真叫一个痛快
哈尔滨烧烤
这里
夏天凉爽
冬天冰爽
撸串喝哈啤
被戏称“哈尔滨第一定律”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
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
如果有
那就两顿!
冰雕艺术
悄悄告诉你
冬天才是哈尔滨的精髓
松花江畔的冰雪大世界
太阳岛上的雪雕博览会
在白色浪漫中
尽享冰雪之美
这里
除了好吃的、好喝的
“嘎嘎的”
冰城人的性格
也是“嘎嘣脆”
做事干脆利落
更喜欢直来直往
打开天窗说亮话
太阳岛
都说百闻不如一见
关于哈尔滨的美丽与魅力
一文写不尽
话语道不完
这个秋天
9月15日-17日
让我们相约
2021中国企业家太阳岛年会
近距离感受
冰城哈市的
“脆生豪爽”
砥砺深耕
奋进创新
此刻的哈尔滨
聚力而强
奔涌而来
来源:新华网
图片来源:新华社、视觉中国
监制:徐明伟 杨昱
策划:廖威
文案:冯瑶
你对哈尔滨的爱有多深?
留言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