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州
“运河天上来哟,船行在水中央。夜黑去撒网,归来迎天光!迎天光哟!”10月13日下午,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系里活动之一,话剧《运河1935》登上区文化馆的舞台,秉承响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号召,以浓郁的运河风情,为现场的观众们讲述运河故事,博得了市民的阵阵掌声。
剧中故事发生地——大运河通州河段——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日军、国民党、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等势力割据,面临艰苦卓绝的困境。
而同样也是在这里,运河风土孕育了朴实勇敢的运河儿女,艰难时势召集了舍身抗争的共产党人,他们汇聚在大运河边,共同谱写惊心动魄又慷慨激昂的峥嵘岁月。
民族危难中觉醒
运河儿女彰显家国情怀
该剧导演王延松在创作阐述中提到:“主旋律叙事与呈现,话剧《运河1935》,既彰显家国情怀,也看到人性挣扎!”家国情怀给予了作品夯实的世界观与叙事逻辑,人性挣扎的呈现则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戏里的主人公周勤和周瑞两兄弟,一个为“大家”而心怀执念,一个为“小家”而八面玲珑。 兄弟情与家国义,在舞台上碰撞出一台好戏,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呈现出当时的运河儿女在民族危难中觉醒、让革命精神萌芽的艰辛历程。
一船,一桥,一长篙
撑起中华民族不屈脊梁
“一部运河史,即是半部中华文明史。”京杭大运河流淌千年,将大地南北融会贯通,在北京文化乃至华夏文明的历史篇章中,一直是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为还原运河风貌,创作者们选取了代表运河传统特色的渔船、拱桥、芦苇荡等元素组成舞台图景。同时,利用灯光与特殊地板材质的配合,加之“独家秘制”的流水声,在舞台上创造出一条盈盈流淌的大运河。服装化妆方面,创作者翻阅了大量当时文字及影像资料,并依据演员本身特点量身定制造型,最大化地帮助他们贴近角色特点,无障碍入戏。音乐方面的选取也是匠心独运,最终呈现的是让观众似曾相识又与众不同的激昂旋律。
一船、一桥、一长篙,是运河的重要意象,舞台之上,一艘小船穿梭于芦苇荡间,一座小桥坐落于日月光下。在潺潺水声中,观众被引领至运河河畔,置身于一段惊心动魄又慷慨激昂的运河往事。 在充满艺术感的舞台图景下,大运河作为连接南北的动脉,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蕴藏着百折不挠、勇于抗争的运河文化,而被运河水滋养的两岸儿女,在血液中世代流淌着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