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绿色赋予河岸勃勃生机,碧波荡漾使河流成为流动风景;昔日“臭水沟”,今成“桃花水”;曾经“污水凼”,变身休闲娱乐好去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蹁跹……一幅靓丽和谐的“水生态画卷”正在清溪镇清溪河铺展开来。
清溪河由梅坑水和铁矢岭河两河合成,属石马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61.58平方公里。目前清溪河水质稳定达到V类水目标,碧道样板工程上游段(杨梅坑水)5.18公里已完成工程验收;铁矢岭河段6.49公里已累计完成工程量约97%,预计2021年下半年完成碧道建设;清溪河下游段4.79公里参照上游样板工程,目前已开展土方开挖、堤防工程、绿化工程和景观工程等。2022年,作为万里碧道样版的清溪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将竣工验收,届时将整体呈现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名片,进一步擦亮“中国最美小镇”品牌。
惠民为民 让百姓看得见水清岸绿
“瞩目河湛清溪水,源头出处隐山中”,清溪河一河两岸,自古就是清溪之名片。清溪水是清溪镇的母亲河,也是旗岭国考断面上游4个镇街的主要河流之一,治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环境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城市品质的新名片。清溪把打好“碧水保卫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从群众身边的环境改善入手,为守护清溪“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作出不懈努力,让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
清溪河碧道融红色文化、客家风情、清溪人文于一体,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休闲娱乐。清澈见底的清溪河岸边草木繁茂、鸟语花香,市民们在河边湖畔散步、晨练、垂钓,人在景中、影在水中、人水相依,令人流连忘返。
红色熏陶 感受最美小镇崭新变化
金秋十月,清溪河景观区水清岸美,树绿花红,充满勃勃生机,这里成为网红“打卡点”,每天有不少市民前来散步、晨练。沿着清溪河漫步,“苦草洞”“广缘庵”等红色文化遗址、“清溪古村落”等一幅幅充满清溪元素的画面,纷纷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是清溪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清溪通过在“万里碧道”沿线和主要旅游景区注入红色文化元素,将深厚的历史底蕴、红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融入提升城市品质建设之中,并赋予新的内涵,开辟出一条红色文化教育、旅游研学品牌线路,打造了一批彰显本土特色的景观亮点,多方位多层次展示独具魅力、别样精彩的亮丽形象,让广大市民在旅游休闲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传承红色基因,感受美丽乡村的崭新变化。
资源整合 生态经济带呼之欲出
清溪镇始终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补水、生态修复、智慧管控和碧道建设等多项举措,对清溪河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促进河涌生态系统高水平修复,提高生态系统多样性。
经过不懈努力,清溪河旧貌换新颜,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获评为全市2020年度“最美河涌”,一条江河安澜、水清岸绿,融入自然、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经济带呼之欲出。
蓝天、碧水是奋斗出来的!清溪河的成功治理只是清溪开展“碧水保卫战”的一个缩影。为提升河道品质,打造河道美丽景观,清溪领导班子成员挂点督战,河长办协调多部门联手出击,对镇内43条重要河道开展“大体检”,对影响全镇水质指数的水污染顽症开展“大诊治”,对突出的流域环境问题“下猛药”,打响“碧水保卫战”。全镇共设立16名镇级河长、21名村级河长、120名自然村河长,其中,由镇委书记叶锦锐、镇长沈志攀分别担任镇第一总河长、镇总河长,镇领导班子成员挂点督导镇内43条重点河涌的整治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四个到位”。
通过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修复等一系列措施,镇内43条河涌河道环境持续向好,目前清溪镇11个重点河流断面已基本稳定达Ⅴ类,已完成 11 公里碧道建设,两岸环境焕然一新。
筑巢引凤 优质企业纷至沓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清溪镇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持续改善,正在成为吸引人才的新优势、招商引资的新卖点、城市形象的新窗口,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开拓了新格局。
随着清溪水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重点项目、高端人才来到清溪、扎根清溪,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在清溪镇北环路短短800米范围内,聚集了立讯、欧朋达、奋达、黄金谷4个重点项目。看好这里的优质环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纷纷在清溪投资科创项目。
清溪镇2020年GDP从200亿元跨入300亿元俱乐部。今年上半年,清溪镇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3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高于全国、全市。9月8日,竞争力智库、中国经济导报社和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0》清溪镇再次跻身全国“百强镇”,排名第34位,比2019年上升了2名,位列东莞第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