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经流长沙城往北30公里左右,东岸望城区铜官窑古镇北端誓港,史为军事要地。靠近江边有徽派建筑的渡船亭,湘江两岸人流、物流的埠头。《望城县志》记载,唐朝李靖为平梁王萧铣,从铜官北誓港渡船亭率师西渡湘江。东汉末年,吴、蜀两国在距渡船亭南约500米处共筑吴楚桥,为两国国界。 文、供图/周罗生
渡船亭不仅是渡湘江的码头还是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我出生在铜官窑古镇誓港,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50多年前,记忆中的誓港渡船亭,长约200米,宽约100米。坐船在江中远望渡船亭气势恢宏,门楣上“渡船亭”几个烫金的大字清晰可见,顶上镶嵌绿色琉璃圆柱宝顶,飞檐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走进亭内,南北面有供人憩歇的固定长条木板凳,西面花岗岩石砌的码头,直抵江面,供商贩和行人上下船过渡。这里商贾云集,又是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清晨,周边农民挑着蔬菜、腊肉、鲜鱼、鸡蛋、大米来这里售卖,好不热闹。
那个年代,人们从这里西渡湘江去靖港古镇,渡船是木筏子,船工用桨荡,每趟只能渡十几个人。有年中秋前一天,我去靖港看庙戏,搭船时正遇上一头黄牛要运到靖港去宰杀。牛上船有点难度,只见四个彪形大汉,一个牵着牛的鼻子,后面三个人将上船的跳板加宽,小心翼翼将牛赶上船。牛一上船就只能乘坐四个人了,我因看庙戏的时间紧,插队一跃上了船。船离船码头前,牵牛鼻的大汉将牛绹扣在船舷,用厚的土黄草纸蒙上牛的眼睛,以防牛在江中看到汹涌波涛心慌发飙,酿出安全事故。荡桨的船工聚精会神,头戴尖顶斗笠,身微前倾,两手交叉有节奏地划桨。江中碧波随风时高时低,船迎着波涛撞击,发出“噼吧,噼吧”的响声。我问船工师傅,船为什么要随波浪起伏前进,他回答说:“这叫利用波浪的力量,使船前行身轻如燕。”哦,原来是这样的道理。
坐在船上,秋阳高照,蓝蓝的天空,河风拂面,二十几分钟渡行转眼就过去了。船停靠靖港古镇码头后,码头工人将船牢牢地拴在岸边的柱子上。四个彪形大汉牵着牛,慢慢地从船上登上码头,悠悠地赶往屠宰场,这是中秋节的佳肴。
渡船亭茶馆盲人讲传,数“二宝瞎”讲得好
渡船亭南边开了一家茶馆,老板叫金爹,因身材矮小,脸微黑,人称“金麻雀”。茶馆经营南食,烟酒。坐在茶亭喝茶,一面临江,窗外千帆竞发,风水佳境,心旷神怡。
茶馆喝茶的人多,一般上午九点开业,晚上十二点收市。渡船亭天天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白天,来茶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青壮年没有闲工,晚上的青壮年就多。铜官古镇主要生产陶器,遇到下雨天气,陶器没有太阳陶坯不干,青壮年人歇业休息,当时没有电影院和其他的休闲场所,茶馆生意特别忙,茶厅座无虚席,有的人进了门只能站着,有的蹲着。“金麻雀”请了两个帮工还忙得不亦乐乎。
盲人借着茶馆的场地讲传,赚点生活费。讲传人要数“二宝瞎”讲得好的人,他因只瞎了一只眼睛,又常发点宝气人称“二宝瞎”。他1941年出生,在私塾读过几年书,又爱看书,特别喜欢看传记小说。有一年春天,连续下了五天雨。我怀着好奇心也去渡船亭茶馆听盲人讲传,站在茶馆的角落里,听“二宝瞎”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入仕后,与曹操在博望坡第一次对战的故事。他一边弹着琵琶,一边绘声绘色地将故事娓娓道来……
元宵和端午,在渡船亭看舞龙狮划龙舟
每年有两个节日,元宵节和端午节,渡船亭熙熙攘攘,最为热闹,那场面,我至今记忆犹新。
正月十五元宵节,渡船亭迎来新年第一个热闹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来到渡船亭看玩龙,舞狮表演。
上午10点多,只见一条高昂着头,角金光闪闪,双目炯炯像灯笼,嘴角龙须抖振的巨龙进入渡船亭。舞龙指挥者,他手持彩色指挥棒上下不停窜动,响起“咔嚓,咔嚓”的铃声。龙头开始舞动,龙身、龙尾随之摆动。围观看热门的人,有的带了鞭炮,有的带了花炮来助阵。随着助阵的鞭炮声接连不断,龙展现出搏击长空,气壮山河的雄姿。舞龙表演折射出人类战天斗地,勇敢拼搏的精神,预示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龙结束后,“彩龙船”,舞狮队登场表演。渡船亭鞭炮声不绝于耳,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而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来临前几日,渡船亭就有人自发组织打扫环境卫生,进行简单的装饰布置。南边和北边的进门,用枞树搭建门楼,枞树针叶披挂点缀,再间插茉莉花或月月红花,特别引人注目,另有一番风味。门楼两边贴上唐玄宗李隆基写的《端午》诗句作为对联。南门上联:端午临中夏,下联:时清日复长;北门上联:亿兆同归寿,下联:群公共保昌。亭子左右阙台周边插满红、黄、绿彩旗,迎风飘扬,场面十分壮观,令人耳目一新。
初五端午节,人们吃过早餐汇集在渡船亭左右阙台,湘江岸边也是人山人海,大家翘首盼望龙舟开赛。上午10时,只见江中指挥船劈波斩浪,船首红旗迎风招展。船顶高音喇叭播放龙舟竞赛规划和注意事项后,指挥长站在甲板上对天空鸣枪,宣布龙舟赛开始……
赛后,队员体力超支,下船上岸在江边补充营养,吃白糖包子。当时物资匮乏,白糖包子要凭计划指标供应,算高档营养品。我站在旁边,闻到白糖包子的酥油香味,直吞口水。
斗转星移,当今铜官窑古镇沿湘江之滨路的拓宽改造,历史重要的文化古迹未能规划保护,渡船亭不见了,甚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