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新疆阿勒泰山、天山等地区,分布着大小两百多尊石人。石人大多以巨石雕刻人形,高达两米,面朝太阳升起的东方。关于这些石人,自发现后的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和猜测从未停止。它们是谁?为什么伫立在这里?又为什么消失?
专家关注有雕刻的石人
在阿尔泰山脚下,牧民阿米娜家虽生活在草原却不以放牧为生,他们一直虔诚地守护着山坡上的黑色巨石。为了参观奇特黑石头的旅客往来不绝,阿米娜全家收取门票以作家用。她向到来的游客介绍,黑石头是铁陨石,并且用铁锤敲击能发出悦耳的犹如音符一样的声音。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些黑石头可能只是高金属含量的闪长岩,是当地的一种自然石。而考古专家更为关注那些有雕刻的石头,称其草原石人。在阿米娜家附近很多地方都有这种黑石人,有些埋在地上仍能看出模糊的人形雕刻。尤其阿贡盖提草原上的石人,形态丰富,刻画精致或粗犷。从事新疆考古工作近40年,王明哲对这些草原石人做过大量深入研究,他认为这些草原石人伫立在亚欧大草原上,见证了其风霜雨雪和人事变迁。
这些石人分布极广,从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和内蒙古往东至蒙古国、西伯利亚大草原,向西直至亚欧边界的里海和黑海,整个亚欧大草原都有石人的痕迹。现在也成了很多旅客向而往之的独特景点。
谁才是石人真正的主人?
据调查,在有石人的当地生活的民族都没有关于雕刻石人的传统。所以这些石人的主人应该是更早期的神秘古代民族。据传石人后面都有墓葬,但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不能进行大面积的挖掘行动。考古人员只得根据少量被盗或被损坏墓葬的清理进行研究,随葬品也不多,所以关于墓主研究的证据和成果都很少。
曾多次到访新疆考察的考古专家黄文弼先生,首次提出草原石人是突厥族人的观点。据《周书·突厥传》和《隋书·突厥传》中所述,突厥人有死后“于墓所立石建标”或“图画死者形仪及其生时所经战阵之状”的习俗,意思就是在墓上力石头作为标记。那些有精美雕刻的石人极可能就是墓主本人的自画像。上世纪中叶,蒙在古国挖掘的一些石人的古墓葬,有出土的碑文印证墓葬主的突厥贵族身份。
在众多馆藏的石人中,有几尊右手执杯,左手握剑的武士形象的石人就被认为是突厥石人。王明哲认为突厥人好战善武,死后以执杯握剑的武士形象最能显示其生前的英勇。而且在他们眼里,人死灵魂不灭,灵魂附着在屹立不倒的石头上,灵魂永在。
石人出现或与秃头人有关
除了武士石人,考古专家在“切木尔切克”墓群里发掘了不同的黑色石人,它们立于墓东,圆脸、圆眼睛,脸上还有三角形的纹饰。而且在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一种橄榄状的陶罐器物,它们表面雕刻着弧形水纹。专家认为这属于一种“卡拉苏克文化”,但出现在隋唐时期的突厥人与之相隔千百年,那这些石人不是突厥又是谁呢?这些精致雕刻又是哪个民族的风俗呢?
有人发现,中国古籍中的“穷发国”与古希腊一本叫《历史》的史学专业著作中提到的“秃头人”极为相似,“秃头人”活动在阿尔泰山区,有“狮子鼻和巨大的下颚”。“秃头”与“穷发”应该是指这个民族没有留头发的传统,目前发现的石人也都没有雕刻发饰,而脸型和大鼻子也正好与之吻合。另外,书中说居住山中的秃头人是为了看护山中的黄金,而“阿尔泰”的蒙语正是“金山”。
当然,新疆古代游牧族众多,迁徙频繁,不能光凭外国书籍记载确定这些早期石人就是秃头人。
塞人与秃头人同民族?
有人发现,先秦时期的史书资料中记载的塞人居住的地方正是秃头人所在的阿尔泰山地区,或许同根同源?
但随即有人指出,在天山腹地古塞人遗留的石门子岩画上,创作的人物形象瘦长、大眼、高鼻,姿态各异,与秃头人形象并不相符。
除了墓地上立着的石人,在墓葬里的随葬品中也发现过小的随葬石人。古人认为石头通灵可以保护灵魂不散,所以对石头很是崇拜。除了石人,墓葬也使用石头堆砌。有人发现,从高处远望那些墓葬,周围的散落石块也颇有深意,它们大多围成圈与墓葬的石碓有规律的扩散状摆放,整个图形就像一个神秘的祭祀场。那石人是否真的有墓葬和祭祀的两用呢?
石人的消失?
说到关于石头的崇拜,还要介绍一种称作“鹿石”的石头。
鹿石并不全是刻着鹿形象的石头,有些鹿石上的刻画着清晰的鹿纹,但却有些尖尖的鸟嘴的脑袋。有些却只有简单的圈圈、斜线和剑的符号,也有专家认为这是抽象的人体符号。鹿在古代文化中一直是灵兽,通灵而神圣的存在。游牧族的草原上跑的最快的就是鹿和马,鹿石的出现比石人早,很多专家便认为石人是古人因为人类崇拜而根据鹿石转变而来的。目前,新疆当地的民族都没有在墓前立石人的传统和传说,那石人的历史又是在何时结束的呢?最后的石人会是突厥人吗?
学者们认为,公元11世纪,无偶像崇拜的伊斯兰教在草原的繁盛直接导致了石人文化的衰落,不允许雕刻人物,石人便消失了。游牧族本就留存记载不多,又战乱迁徙,对于石人的很多猜测、观点和研究都无法证实。
如今,石人是草原的风景,也是草原风云变迁的见证者,在日夜更替中犹如智者倾听草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