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朴光为国庆节创作的剪纸作品《五谷丰登》。 受访者供图▲
叶松清为市民游客展示非遗剪纸技。受访者供图▲
▲国庆假期,在龙虎山非遗大联欢活动上,马灯舞的传人们用这一传统舞蹈的形式为游客送去欢乐、庆祝国庆节。 龙虎山景区供图
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 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供图▲
斑驳古朴的古城墙根下传来悠远的赣南采茶戏腔;青山绿水间的古村落里,非遗传承人在红纸与剪刀的共舞中“剪”出国家繁荣景象;热闹繁华的民俗风情街上,以针为笔、以线当墨,指尖飞舞间一幅幅传统工艺作品献礼祖国……非遗,述说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故事,展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延续着中华民族文化历史脉络,非遗让祖国更加美丽。在刚刚结束的国庆假期,我省非遗传承人用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手法,有生命力、有创造精神地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非遗活动
十余项非遗项目展示丰富市民假期
彩带龙、瓷板画、豫章剪纸、幽兰画糖人制作技艺……一系列精彩的非遗活动欢乐闹国庆。国庆期间,“江西非遗购物节”南昌地区巡展活动在南昌高新区新城吾悦广场热闹上演。
活动当天,城南龙灯非遗项目传承人史克滨带着制作精美的龙灯,早早地来到现场,为大家展示龙灯的制作过程,一片片普通的竹篾在他手中不停地跳动,最终制作成了形态各异的龙灯作品,令围观的游客叹为观止。
除了展示制作龙灯,在活动现场,民俗展演《双龙戏珠》《北刘轿舞》《彩带龙舞》轮番上演,龙舞翻腾、彩龙飞扬,非遗传承人们精彩的演出收获现场市民群众的热烈掌声。
外场展演热闹不断,内场中庭的非遗技艺展示也同样人气高超,瓷板画、青云谱面人刘、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豫章剪纸、幽兰画糖人制作技艺、流湖棕编等十余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轮番进行现场互动展示,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赏、参与体验。
“这次活动让我能近距离欣赏非遗、体验非遗、感受非遗之美,令人印象深刻。”市民邹先生说。
“本次‘江西非遗购物节’南昌地区巡展活动,以‘国庆’佳节为契机,依托‘幸福中国家’全国性活动平台,将‘非遗’元素植入其中。”南昌市文化馆工作人员说,活动通过“非遗作品展”“非遗技艺大赏”等方式,为非遗传承人与大众文化消费搭建平台,以吃、喝、玩、乐、购的形式全方位展现南昌非遗特色,同时也为市民的国庆假期增添一道靓丽风景。
传统美术
亮出指尖绝活为祖国母亲献礼
在“剪纸之乡”瑞昌,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剪纸艺人,今年65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剪纸传承人朱朴光就是其中一位代表。
国庆节前夕,记者联系到朱朴光时,他正在认真地为迎接今年的国庆节创作的剪纸作品《五谷丰登》做最后的收尾工作,这幅长5.1尺、宽2.1尺的作品已经创作了5个多月,他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据介绍,《五谷丰登》表现了有6个小孩看到节日盛况欢欣鼓舞的场面,其中有28种创新的纹样,“我想用这幅作品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生日快乐!”
同样用作品祝愿祖国母亲生日快乐的还有来自上饶的叶松清。国庆期间,广信剪纸传承人叶松清正在他的工作室潜心创作新作品“飞天”。
为了呈现出精良的效果,叶松清已经花费了三个多月在绘画,“‘飞天’和我国的航天事业联系在一起,它代表了一个伟岸的形象,也代表了一个老祖先关于飞翔的梦想。”叶松清缓缓道来对于作品的想法和灵感。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推出了“何止(纸)颂百年”的节目《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叶松清参与其中,他用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呈现百年历程里中国共产党所形成的14种精神。
“如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还在创作当中,大概还有半年完成。希望届时可以通过展览,让全国市民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希望现在的年轻人更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发自内心真正热爱。”叶松清说。
传统舞蹈
马灯舞成为畲族乡旅游发展靓丽名片
“十一”黄金周,龙虎山迎来了旅游高峰,这里独具特色的非遗大联欢便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仙姑”用古筝、笛、二胡等传统民族乐器演绎道家经典曲目,畲族马灯舞(非遗)、畲族上刀山(非遗)、畲族山歌及舞蹈(非遗)等多个经典非遗类曲目接连上演,展示了当地悠久的非遗民俗文化。
其中,马灯舞受到游客热烈欢迎。贵溪畲族马灯舞,亦称灯舞,是畲族古老的地方舞种,历史悠久,它是畲族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结晶。在表演现场,由15人组成的马灯舞表演者身穿畲族服装,头上系一块畲族特有的狗头巾,伴着节拍,大家边舞边唱,舞灯时以马灯为主,并穿插蝴蝶、鲤鱼、鸬鹚形状的彩灯,马灯队表演时犹如一条欢腾的游龙,穿梭在茫茫天空,此起彼伏,时近时远,赢得游客阵阵欢呼。
今年56岁的雷相贵是马灯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曾参加上海世博会、多次闽、浙、赣畲族文化艺术节及运动会。今年国庆假期,他参加了龙虎山非遗大联欢经典非遗类曲目的表演。
雷相贵告诉记者,近年来,樟坪畲族乡加大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力度,对马灯舞、刀山傩舞等非遗项目进行整理编排。由非遗传承人组建专门的表演队伍,在旅游旺季为游客表演,吸引游客。国庆假期,参与马灯舞的表演显得格外有意义,不仅为游客送去欢乐,也是通过这种歌舞的形式为新中国送上生日祝福。
传统戏剧
新元素非遗剧目走进千家万户
“崽呀崽,蒸好了米酒筛满了茶,娘为我的心肝接风洗尘把话拉……”一段悦耳的赣南采茶戏腔响彻整个舞台,为庆祝新中国72周年华诞,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赣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术报告馆“燃”放国庆舞台。
除了赣南采茶戏,地方非遗戏剧与市民游客会产生哪些火花?一唱众和,锣鼓伴奏,国庆期间,一曲青阳腔《凤仪亭》唱响整个九江市湖口县首届豆文化美食节,只见生角画着精致的脸谱,穿着白色的戏服,足蹬厚底靴;旦角举步如和风拂柳,启齿似燕语呢喃,在台上清澈地唱起这段经典曲目,令舞台下的观众们不禁为他们鼓掌叫好。
赣南采茶戏、青阳腔、宜黄戏、德安潘公戏、湘东皮影戏……这些非遗传统戏剧不断融入新元素。
以赣南采茶戏为例,近年来创作者们通过打造《一个人的长征》《八子参军》等一系列红色精品剧目,让更多观众了解赣南采茶戏,带动非遗走进千家万户。“《八子参军》是我们几年前打造的一部作品,用地方戏曲的方式给观众们展示红色历史,讲述赣南苏区红色革命故事。”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副所长廖文娜告诉记者。
付垅乡青阳腔剧团团长饶江钗告诉记者,作为地方性的小剧种,传承人们登上舞台为祖国母亲送上祝福,让他们倍感自豪与骄傲,“我们将继续积极参加文艺活动,让青阳腔走出去。”饶江钗称。
传统工艺
非遗刺绣雕刻技法现场展示很接地气
今年“十一”黄金周,新余市渝水区赣西民俗风情街有了一道不一样的风景——夏布绣技艺展示。
俗称“麻布刺绣”的夏布绣起源于北宋,以“中国夏布之乡”——江西新余盛产的夏布为绣布,以材质命名的绣种,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34岁的吴婉菁是国家级非遗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国庆假期,她带领绣娘团队来到赣西民俗风情街夜市,面对面地向市民推介夏布绣文化及产品。活动现场,刺绣老师指导家长和孩子以针为笔,以线当墨,完成一幅幅作品。大家有的绣了“祖国万岁”的文字,有的绣了壮丽秀美的风景,还有的绣了五角星……第一次尝试夏布绣的市民萧颖觉得,这样的夜市展示活动,让非遗文化有了“烟火气”:“以前都是在展馆欣赏,感觉只可远观,在这里,感觉非遗文化其实就在我们平常的生活里,更亲切,更有活力。”
吴婉菁说告诉记者:“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手艺,走进文化夜市,走进非遗集市,与更多的市民朋友一起,用传统工艺献礼祖国,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国庆假期,同样忙碌的还有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传承人邹氏兄弟。在过去的几天里,邹双印、邹双勇兄弟二人参加了“江西非遗购物节”、江西省图书馆非遗展示互动活动等活动,现场以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创作以国庆为主题的作品,吸引不少市民的围观。
编辑:袁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