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槎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回龙镇。回龙黎槎古村落位于高要市回龙镇北面的1.5公里黎槎岗上。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清朝中期进行过重修、扩建。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由于该村没有水利堤防设施,低洼地带常受洪水淹浸,所以村民们多将房屋建于山腰上。
黎槎村山岗、水塘、村落三位一体,相融相生,形成村落整体的自然景观,而其自然环境中最具特色的是水塘勾画出村落的脉络。村落四面环水,由东塘、西塘环绕,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既可养鱼致富,又可美化环境,既构成以环形水塘为带的视觉景观,气势磅礴,又起到护村御敌的重要作用。
黎槎村因村落四面环水,状如木筏浮于水上,故由“周庄”改名“黎槎村”,以水得名。村里的古榕,生长繁茂,这些榕树既美化了环境,也给村民提供乘凉的好去处。
回龙镇黎槎村内四边山环水绕,小桥流水,绿树成阴。一幢幢古老的青砖大屋围绕中间的圆心而建,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整条村庄就像一间大屋,一间大屋就成了一条村庄。
高空俯瞰既像一顶倒扣的帽子,周边水塘环绕,村内巷道似通非通,似连非连,曲折玄妙。几条通往村外的道路呈放射状,又像一个迷宫。村内共有10个门楼,每个门楼均有古榕和水塘映衬,村民出入都要通过门楼,10个供村民日常出入的门楼,每个门楼有不同的名称
来到村口,一下车就看到刻有“广东古村落”的石碑,村民在树下乘凉。在村口有张导游图,方便游客游览古村,因为这里的房子纵横交错,巷子多而密集,走进古村还真像走进迷宫里一样。
黎槎古村有“九里一坊”,在古村落里,你会看到这些精致的小门楼,上面写着仁和里、遂愿里、兴仁里、淳和里、尚仁里、居和里、柔顺里、毓秀里、仁华里、遂德坊,俗称'九里一坊'。这些门楼共有10副红木刻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体现儒家文化里仁思想深刻内涵的楹联。
村里其中一个有名的古井”进士井“,井水清凉清澈。古村以水为脉,以屋为墙、以石为基的建筑景点,是岭南珠三角典型的水乡建筑特色,因四面环水,颇具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所以原称也叫“周庄”。
黎槎村有条约600米长的环村小路,驾车转一圈,可以感觉村庄是圆的。粗略地数了数,这个圆形村庄最外一圈约有80—90间房。远远望去,房子之间略呈弧形分布。每进一圈,房屋递减。至圆心处,已不构成圆形,而是三角形状。
槎村具有岭南典型的水乡建筑特色,因具有10座门楼而被俗称为“九里一坊”,每座门楼皆以儒家文化里仁思想命名。村落整体布局承传了明清时期广府村落中典型的“梳式布局”和“二元一体”布局。
黎槎村位于凤岗山上,其中心位置有一平台——鸿运石。相传,古村此处有棵数人合抱的凤凰树,花开之时,红似火,引来百鸟争栖,远望酷似红云一片,故称“鸿运”。据说只要在鸿运台诚心转上三圈,燃放鸿运炮竹,便可保佑鸿运当头,久成乡俗。鸿运台绘有太极八卦图,自然为后人所为。
这里也是村中最高处,建有祖厅,是村中办理红白事的地方。这里的圆形村庄与客家大围屋有所不同,后者是封闭的,而这里并不封闭,村道因此呈放射状,有多个路口进村。
为什么建成圆形村庄?古时,土匪山贼频频出没,为了拒敌防贼,便于管理,围屋内的房子向内开门,一个家族一个出入门楼,门楼里又分为各自独立的小家;家与家、族与族之间既互相守望,又各自为政,当有贼人来犯,出口大门一关,就可以来个瓮中捉鳖,因此即使是在战争纷乱和社会动荡的时候,这个村仍然能够保持太平,大部分屋子还是当年建造,损坏的并不多。
黎槎村的围寨,既具备广府梳式村落结构,又具备客家围屋的特点,故极具防御的作用。村落四面环水,状若孤岛,只留南北两条通道进出,入口处均建有三层高的炮楼,配以大铁闸作防御之用,从而保护村民不受兵匪的滋扰。
2009年,黎槎村被广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认定为“广东省首批古村落”;2012年,黎槎村被南方日报等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