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文化路,沿街两旁的银杏树,一头连着都司路,另一头沿街道而上而下,一直往前延伸至瑞金南路,与两条主干道成工字形,与河滨公园大门咫尺相望。
每棵银杏树均有围栏,用石砌成,石栏大小统一,间距统一,就连石栏中的树身穿着“半截儿的白裙”也统一。石栏方方正正,树杆不歪不斜,它们沿着街道一溜烟的前行,刹是好看。
我最忆银杏树深秋的黄,在阳光下,在秋风里,那漫天飞舞的黄叶儿,那飞舞落地的满地金黄,置身其中,赏之,痴之,痴痴的等待来年春的莅临。
冬去春回,枯而未死的枝条,齐刷刷迸出了芽,绽开了叶,在不经意间摇摆成全身的翠,全街的绿……直至初夏,那枝条儿已经缀满肥厚的叶,并努力地向四周舒展,向下垂摇,展现自己的成长壮大。远看成排,分立于街道两旁,浓郁、油亮。片片绿叶阳光洒,眨巴眨巴的,如珍珠如星星,闪亮闪亮。活泼又调皮,可爱又潇洒,养眼、醒脑、舒心的精灵水幽幽地流淌。
印象中,文化路街道两旁的铺面一个挨着一个:湖南面、特色烤鱼、豆花饭、小诊所、理发店、杂货铺,还有刘老四烤鸡店……这条街上还曾有金筑大学,会计培训学校,以及深藏于巷中的教师进修学校;而镶嵌于两铺之间的“高教自学考试”的小书店,虽小却资料齐全。
在文化路与瑞金路相连处,一边是河滨电影院,另一边是黔剧团,后来换成了钟么爷小品楼,牌坊高耸,古色古香,金光闪烁。
这一带,夜晚最是热闹非凡,灯火通明,一色的绿蓬帐,一色白衣的厨师,炒螺丝,煮汤圆甜酒粑,炖萝卜排骨,烤鸡肠子羊肉串,只听锅铲叮当,雾气轻绕,香味满街飘。
烙在心中忘不了的还有一个小广场。贯城河水横贯文化路,从这儿静静的流向南明河,河上架有一座桥,桥上车来人往,小广场就在桥旁沿河一边,长约百米开外,宽也有四五十米吧。靠河边,一株株大树排列井然有序,树的围栏可坐,供人们在此聊天。另一边,高高的堡坎上灌木丛生,高低交错,藤蔓垂吊,花草点缀其间。广场上,翻的双杠、吊的铁环,甩脚蹬腿的、搓揉腰背的,各种健身器材不少,并刷上红、绿、蓝色,鲜艳夺目。
树的味道、书声的味道、舌尖上的味道、娱与乐的味道,诠释出文化路的味道。
人民大道迂回而过,彩虹桥美丽壮观……城市的变迁让文化路发生着改变,如今,文化路周边围栏四起,我期盼着、等待着“新版”的文化广场,其文化的味道更浓,更香,更悠久绵长。
文/廖礼楣
文字编辑/赵相康
视觉/实习生 沈松钦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