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山东济南南部山区九如山度假风景区,梁斌和妻子漫步景区木道,两人不时互相拍照留念。前一天下午,老两口自驾从济南市区来到九如山,入住女儿预定好的民宿。“早就想来,假期客房贵,也订不上。”梁斌退休前,是一所科研机构的部门负责人。他说,景区民宿设计花了心思,住起来挺有情调,年轻人喜欢,老年人也愿意体验一把。
九如山度假风景区副董事长刘征告诉记者,未来在民宿板块,景区将继续创新发展模式,丰富经营业态。坚持管理流程创新、景观营造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在现有生态观光、民宿度假、网红打卡等基础上,继续挖掘农事体验、非遗文化等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随着城市品质的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济南民宿业这几年得到较大发展。在中心城区的大明湖、曲水亭街、芙蓉街等周边区域,形成了一批以泉水风情、文化创意为主题的城市民宿;在城市近郊,以大南部山区为核心形成了齐鲁八号风情路、泉乡慢谷、五彩山村、齐长城一线五村等民宿集群。
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济南通过对民宿业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以小规模集聚、短距离出游、体验性强等特点,极大满足市民游客防疫性出游需求,民宿业规模不断壮大。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市共授牌“泉城人家”民宿82家,单体493个、客房1438间。评定出“泉城人家”精品民宿单体458个,客房1312间,民宿集聚区8个。经测算,前三季度全市民宿累计接待游客27.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平均床位出租率超过70%,部分热门民宿入住率超过90%,成为疫情影响下实现正增长的明星文旅业态。
近年来,济南把发展民宿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政策,强化扶持,打造品牌,民宿业发展蓄能起势。
2019年5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民宿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自当年起,启动实施泉城民宿业发展5年行动计划,力争5年内实现全市民宿业规模化发展,民宿集聚区达到20个,民宿不少于800家,接待床位达到15000张,形成国内外较为知名的“泉城人家”民宿旅游品牌。
为此,济南修订完善全市旅游管理条例,明确全市民宿产业发展定位、行业标准、服务规范、管理职责等。按照市级指导、区县联审、镇村委会申报的思路,完善民宿业发展监管机制。简化民宿申办手续,由民宿业主提出申请,村(居)委会和镇(街)签署意见,区县联审办公室进行联审。
济南相关部门还专门制定《济南市民宿管理办法》,从规范运营的角度,明确民宿业在经营过程中要遵守15个方面的规定,包括依法取得证照、加强人员培训、严格住宿登记、落实餐饮卫生、保障游客安全以及有关明令禁止的经营行为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发展民宿产业过程中,济南厘清监管责任,搭建协调管理体系。成立市、区县民宿发展综合协调领导小组,明确全市民宿产业发展管理职责,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负责全市民宿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及相关问题的协调处置,区县文旅部门牵头负责对民宿业经营的事中事后监管,落实日常监督管理及属地监管责任,公安、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创新管理举措,开展联审联批、执法检查、协同监管,规范民宿经营。
同时,济南强化引导扶持,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强用地保障和支持,创新金融服务,支持民宿业有序发展。加大资金引导力度,市级财政五年安排1亿元民宿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民宿集聚区、精品民宿、知名品牌和创意策划的奖补工作,对经评定符合相关标准的民宿,给予一次性资金扶持奖励;对国内外落地济南的知名民宿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对民宿集聚区和示范区,分别给予150万元和500万元扶持奖励。2020年以来,共发放民宿专项资金3173万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效激发了市场对民宿业的信心和热情。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郅良介绍,“十四五”时期,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鼓励各类民宿因地制宜聚焦地域文化特质,充分挖掘乡情、乡愁与乡恋元素。通过传承乡村民居文化、拓展乡村器物文化、创新乡村传统手工艺文化,营造差异化、个性化、艺术化民宿体验空间和美好生活场景,回归乡土文化、回归乡村生活,树立共赢理念,建立共享机制,开展联合营销,打造民宿集聚区品牌。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