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能够成为诗词歌赋当中的主要意象,江南离不开政治中心的南迁。晋室衣冠南渡、北宋中原南迁、明初定都应天,以及大运河的漕运作用,都是发展前提与促进因素。
加上气候温润宜居,农业精耕细作,集市商品流转,水路四通八达,星罗棋布的市镇发展起来。
【长安信托兑付】人家尽枕河
“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江南小镇依水而建,日常生活、出个远门,很是便捷。三步两桥,小桥行人,互为风景背景。举目可见的石拱桥坚固实用,尽显力学之美。
一个小镇必不可少的建筑,少不了护佑读书顺达的文昌楼阁,给普罗大众提供精神寄托、实物捐赠的寺庙道观,宣扬忠孝仁义的演出戏台,提供抵押放贷的当铺钱庄,谈天说地、信息汇聚的茶楼酒肆。
沿着水路逶迤,白墙黛瓦的临河人家炊烟袅袅,俨然乡愁绵绵;长廊烟雨,犹如时光隧道。蹄膀、米糕、花茶,河鲜、菱藕,水乡四季风物铺陈,正是莼鲈之思。
【长安信托兑付】鼓瑟又吹笙
“拙于政事”、“退思补过”,士大夫从庙堂回归江湖、修建园林,将山水丘壑化为素淡悠远,为小镇添加更多笔墨书香。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文人雅集,同气相求,宴饮酬唱,带动了诗词画作曲艺的发展。在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笔下,“我相信这个民族是太爱好戏曲表演了”。
春来桑树成林,家家勤织作,机杼彻晨昏。在物质基础之上,古籍珍本收藏、字画鉴定保护,蔚然成风。
近代的西风东渐,不时在小镇建筑审美上留下踪迹,体现在庭院细节的中西元素互补。多变炫彩玻璃与庭中芭蕉听雨,珠联璧合。
【长安信托兑付】近代之发展
江南人口多,赋税重。蚕丝、棉布的生产经营,推动经济结构多样化以及产业内部分工,明清时期产生所谓资本主义萌芽。
对外贸易,进一步助推了江南繁荣。艾尔曼在《金钱万能:明清间中国帝制晚期的商业、经典与品位》当中提到,15世纪由于日本白银输入,江南的货币经济得到很大发展;18世纪以后,则是白银由新世界流向古老中国换取丝绸、瓷器、茶叶和玉器等消费品。在《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一书里,卜正民教授也把目光转向江南的商业和文化。
封建社会对于各个阶层着装有着严格规定。利玛窦却在江南发现,这里的富商僭越礼制,身着绫罗绸缎。
【长安信托兑付】结语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从地域概念来看,江南是宜昌往东的长江以南辽阔地带。大家平时说得最多的江南,主要是指江西、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范围有所缩小,却是人们心中的杏花春雨、桂花秋风。
关于此地水土的丰饶与人物事件的丰富,或许正如辛斯波卡的诗句:“甚至一个短暂的时间,也拥有丰腴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