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应邀先后在烟台、丽江、上海、杭州等地出席行业活动,围绕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京杭大运河旅游带的融合发表了主题演讲。
演讲中的很多金句对业界和业者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国家旅业网将其进行了摘录,推荐收藏。
《京杭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怎么建,如何融?》金句摘录
一、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是家国情怀,也是人间烟火
◆大运河沿线有众多节点城市,应当也可以错位发展,形成特色。
◆不能一说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就比着建规模越来越大的博物馆,比着开规格越来越高的研讨会。不能一说旅游发展,就比着开发高等级景区和度假区。也不能一说文化和旅游融合,就比着投资大型旅游演艺、历史文化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项目。
◆经济增长了,文化发展了,本地人生活幸福了,对国际国内游客吸引力自然就有了。相对于山水林草等自然资源和遗址遗产等历史资源,源于生活、面向当下的文化,吸引力更大,持续更长久。
◆没有家国天下的情怀,旅游不可能形成事业发展的大格局;没有人间烟火的关注,文化也不可能传得开留得下。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旅游市场,让文化产出和艺术作品传播更广、受众更多、场景更丰富。
二、大运文化旅游带要有历史文化的自觉传承,也要有国际视域的当代表达
◆各地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资源、轻市场,重建设、轻运营,重历史记忆、轻当代感知的现象。
◆游客要的是触手可及的温暖,我们总是无休止地诉说逝去的繁华;游客要的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总是一条接着一条规划那些想当然的线路;游客要的是真诚的情感连接,我们总是高高在上的说教和戏剧化的表演。
◆高大上的项目固然需要建设,小而美的项目也是不可或缺的,都可以成为运河沿线城市的文化地标和旅游空间。
三、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要听专家怎么说,也要听游客怎么想,还要看看市场怎么做
◆只有系统把握运河沿线城乡居民和到访游客对大运河文化的时代诉求,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文化传承和旅游利用规划,才能有序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各项工作。
◆人民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需求,就是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的建设方向,也是发展动能,更是建设标准。
《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思想与实践进路》金句摘录
一、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度假产品,我们就建设什么样的旅游度假区
◆受疫情影响,微旅游、微度假成为近年来人们调节身心的现实选择。调查数据显示,城乡居民的工作时间近年来稳中有升,休闲时间稳中有降。有意思的是,城乡居民对休闲时间的节点选择变得更加灵活,在非周末也会利用下班时间参与休闲活动。
◆数据表明,国民休闲度假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时间不确定性,淡季趋平、旺季更旺的特征十分明显。
◆随着老龄化和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多数旅游度假区的客源结构的老年人比重上升,使一些地方的度假产品开始呈现康养化趋势。
◆每个旅游市场都有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消费不同档次的旅游产品,既不能只关注本地居的休闲度假而无视远程市场,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远程市场就近程市场更为高端。
二、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国际经验和发展理论,应当也可为我所用
◆自然环境和气候气象只是地方旅游发展的本底资源,而非决定性条件。
◆景观之上是生活,是文化,是价值观。文化是旅游度假区形成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到访的长期因素。
◆与短期停留的景区和拍照即走的景点不同,旅游度假区是游客较长时间停留的异地生活空间。
◆旅游目的地是生活环境的总和,在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确定之后,商业环境就是旅游度假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最美丽的风景是人,人的链接才是最好的旅行。
◆在旅游度假区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政府需要重点做好目的地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和社区利益协调等治理体系现代化等基础性工作,而投资、建设、研发和运营等商业实现过程,还是交给市场去做更为适宜。
三、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重要思想引领和过程指导,而非标准导向的评定性验收
◆建立以人为本的产品研发和服务理念,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想想游客的需要和感受,而不是我有什么就供给什么。
◆旅游度假区所有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项目都应当让人感受到平等、自由和无限的可能,哪怕是残障人士、亚文化群体和数字化生存不便者能够让游客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向上的力量。
◆中国服务从来都不是面向强者服务的力度,而是弱势群体感受的温度。
◆通过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并开发形成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要素、旅游产品,能够在旅游度假区形成浓郁本土文化氛围,进而在全球旅游目的地激烈中形成核心竞争力。
◆建设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发展高端智库,建立游客满意度调查和评价机制,为外地和境外的专业人士和创业者工作许可、居留生活和国际旅行的便利条件。
国家旅业网摘录自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京杭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怎么建,如何融?》及《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思想与实践进路》演讲内容,转载需注明来源
编辑:Sophie、奥斯卡
审核:雷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