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一起打卡吧)
北京市公安局西长安街派出所的辖区,恐怕算是中国"第一社区"了吧。
这里有82条胡同,凝聚着昔时民风与朴实之情,化为北京一条条隽永的血脉;这里有被称作"神州第一街的长安街",8万多居民沿街而居,形成了最具北京特色的生活圈。
这里离“红墙”最近,跟群众最亲;有家长里短,也有家国情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生生不息的执着。
今时今日,这里仍有许许多多的人,背靠烟火,邻里守望,甘于平凡,忠于温良。
序
北京城,西长安街,早晨七点。
“东方红,太阳升....铛~铛~铛!”电报大楼的钟声在报时,六部口已经迎来了车流高峰,一抹和煦的阳光闪耀在西交民巷幽深的小胡同里。老王哼着曲儿逗着鸟儿,“西城大妈”摘下围裙,换上红马甲,“穿警服的副书记”开始下片儿走访......
城容纳了人,人塑造着城,警民携手,深情在街巷胡同里隐秘生长,有多少次驻足,就有多少故事发生......
01
老百姓说:他们一切为了群众
见面让内在情感连接
无论是老街坊还是新住户,在他们看来,西长安街派出所的民警们就像家人般的存在,平时在胡同遛弯儿就能碰见,并且随叫随到。
问到社区工作的秘笈,“见面,必须见面!”这是所有社区民警的基本功,也是至珍法宝。
见面的意义,就在于“我看见了你的诉求,我看见了你。我听到了你的声音,我在听。”很多时候,见面沟通的价值在于看见对方的情绪。
焕春老人,今年近90岁了,住在六部口社区。儿女不常在身边,社区民警车志强会定期看望老人。
老人热情邀请他进来坐坐。知道老太太还没吃饭,他麻溜地敲两个鸡蛋,下了碗面条,和老人约定下次再来看她。临走前,顺手带走屋里的垃圾。
小李,安徽人,来北京打工,住在西交民巷社区近12年。
打工的日子清苦,但小李满面红光,说起在胡同的日子,小伙子的脸上没有惆怅:“大刘儿警官了解我是外来打工的,会经常问我有没有困难,每次看到他,我心里都暖暖的。”
“大刘儿警官心细着呢,有一次救了我们全家。”听到有人夸大刘儿,老牛家也跑过来。但回忆起上次自己的粗心,至今心有余悸。原来不久前,老牛家锅里煮着毛豆,他一时走开忘记了。大刘儿日常转社区,闻到一股糊味儿,便破窗而入,消除了一场隐患。
在大刘儿看来,只有转社区,才能发现问题:“见面的意义在于让隐患、让矛盾在我这儿就化解掉。”
他们口中的大刘儿警官,叫刘卓,46岁,以前是刑警,四年前成为西交民巷“穿警服的副书记”。
从刑警到社区民警的顺利越迁,大刘儿坦诚是源于西长安街派出所的传统,见面的另一个内涵是:安全防范想在辖区群众前面。
现在社区警务队队长张磊,是原来西交民巷的社区民警,他刚刚接手社区时要追溯回2004年,那时家家户户门不闭户,连锁都没有,刚接手一周就发生了7起盗窃案。
安全防范挨家挨户做工作换锁,没有条件换锁的就在门口立酒瓶子,养狗的把狗放门口,巡逻队凌晨两点夜巡挨家挨户给居民关门去......各种招数堪比今天的反电诈宣传。
“我们现在家家户户依然可以做到不锁门,自行车放在门口从来不锁。”曹家女儿的底气来源于智慧社区物防技防人防的全方位配置,255个“微网格”,按照“一网格一台账一团队一微信群”标准,将服务和防范精准投送。
“科技再迭代,我们都不能放弃面对面,那是情感的连接。我们西长安街派出所勤务多,社区民警也得参与执勤,许多社区民警为了不耽误白天社区工作,每次排班的时候都争取把自己执勤时段安排到凌晨五、六点,多点时间和大爷大妈们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多点时间给他们提供帮助。”西长安街派出所所长崔健每每说到此,既感动又有些小小的自豪。
02
民警说:我们一切依靠群众
智慧来自民间
走在胡同里,耳边听到最多的就是:“您慢走”,“您有功夫过来”,“瞧您还惦记着”,“谢谢您呐……”
一个个“您”字,多礼而不虚假,热情又不啰嗦,讲究分寸且委婉,让听话人舒服。殊不知有里有面儿,尽显智慧。
民警说:“社区工作就得有街坊们参与,我们的力量来自于他们。”
赵冰是钟声社区“穿警服的副书记”,说起自己辖区的居民,他直言“特别可爱”,眼里满是宠溺:“一次比较棘手的调解工作,多亏了我们的群众。”
在他的社区有两位发小,二人一墙之隔。一次闹翻了,谁都不让步,平时有点儿小事就能“炸锅”。赵冰几次调解都碰壁回来,他只好另辟蹊径,找来一中间人“老朋友”,都在胡同儿里长大,重情义,两顿饭几人就说开了,和好如初。
“在得到之前你要先付出,付出你的关注、你的时间、你的精力,真心对他们好,爱是一切的答案。”
在说这句话之前,赵冰用亲身经历来证明:“有时胡同里堵车了,两位司机死守阵地,还没等赵冰开口,旁边老百姓就帮着调解了:“差不多得了,咱民警多辛苦啊,还让他跑一趟......”
今天社区服务的升级,更需要的是情感的互动,用爱去唤醒爱,在真诚面前一切技巧都是多余的。
而真诚相助,也是民警依靠的群防群治力量——“西城大妈”的精神内核。
最美“西城大妈”,就在西长安街派出所的西交民巷社区。不过,不是大妈,而是个头超过1米8、皮肤黝黑的大汉。
他叫谭道亮,也是西交民巷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打小就生活在西交民巷。
他解释:“‘西城大妈’这份邻里守望不再仅仅是局限在当年“防贼防盗”的单纯意识,更多的是赋予了互帮互助、邻里关切的情愫,这种群防群治力量的延续和传承,更像是社区志愿者对社会贡献个体力量、服务回馈社会的一种正能量体现。”
警力有限,民力无限。“西城大妈”作为群防群治的一张鲜亮名片,也是源自人民的一支群体力量,他们让“平安北京”更加有序、充满活力。
03
警民携手:大城市小胡同的共建共治
大城市中的小胡同,平淡日子里上演着精彩万分的市井百态,它是北京社会治理体系中最基础、也最广泛的部分。
“远亲不如近邻”的街坊能处成“亲人”,胡同里体验着最暖人间烟火。
“我们看到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发光体,如果找到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目标,通过发动个人力量,让每个人都投入到国家建设、社区建设中,就能达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的。”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我们的社区居民具有天然的政治素养和法治意识。在疫情防控和重大活动中,居民们自发参与其中,所有车辆需要腾挪,共同维护辖区稳定。”西交民巷党委书记谭道亮谈道。
作为“穿警服”的副书记,西长安街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们永远把自己当作社区的一份子,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中,而不是以管理者自居。
在共建前,先让居民们自治。“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他们就是要做到,让每个人都为社区负责,才能主动去化解纠纷。没有身份的标签和标榜,根源在人、在每个个体的使命:完善自己,帮助他人。
经过一些年的探索,派出所党支部摸索建立了多渠道摸排、多部门协同、多元化化解的"三多"工作模式,社区调解、调解室调解、综合行政调解的"三级调解"机制。
每个社区设立的"居民议事厅"中主动作为,充分整合社区、信息员、楼门院长等力量,并与区司法、信访、住建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商,每个人无比坚定:人人都是社区的建设者和享有者。
“不把执法者和百姓分隔开,从法律层级到道德层级,再到人心层级,最后一起融入家人的怀抱,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景。”所长崔健说。
2020年春天,大街小巷的喇叭里都放着“不聚集、不出门”的广播,各行各业陷入停摆,新冠疫情给社区管理带来了新挑战。但是经过西交民巷社区每个人的努力,做到了防疫工作的“四无”结果:无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无密接人员、无发热病例。
每个院落都有院长、信息员,但社区每个人都对自己负责、对社区负责: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让每个人成为我,让每个我成为我们!
04
精神聚合:新时代与老北京的共生共融
北京的文化底蕴就在胡同,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一条条胡同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老北京城的印记。
胡同的社区工作,既要改善居住环境,让胡同适应居民现代生活的需要,又要保留胡同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只要能为这片土地留住"根",便都好。
义达里社区是西长安街派出所的标杆社区,号称“花园式社区”,也是新晋“网红打卡地”。
说到义达里社区,不得不提到全国“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特别奖获得者——李国平,他去年刚退休。
随着社区环境越来越好,国平意识到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文化底蕴,社区环境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
顺势,他推出了“文化扬平安”,根据居民们的爱好,建立了剪纸社、戏曲社,老智慧、同时积极拥抱变化,开展线上分享,借由新媒介让老传统在数字世界开出新花。
2020年4月,徒弟姚晓腾接手义达里社区,顶着李国平的光环,他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国平师傅说,只要心是和群众在一起的,自然而然就能和群众走到一起。师傅把社区工作做到了他那个年代的极致,我一方面要继续深耕‘以人为本’的根,同时也要植入新时代的新芽。”
通过了司法考试的姚晓腾把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注入基层治理中,他在社区组建了“晓腾法治室”,坚持未诉先办,为居民解答法律咨询,调解邻里纠纷,通过居民法治课等方式广泛宣传了法律知识,被群众亲切称呼为“小姚律师”。
姚晓腾说:"社区民警作为联系公安机关与群众的桥梁纽带,要充分发挥知晓法律的优势,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社会矛盾。"
他还记得,接任义达里社区民警后,居民们听闻他拥有"法律职业资格证",经常向他打听一些法律上的困惑事儿。于是,他就把发挥专业特长与做社区工作结合起来。
2020年初,在派出所党支部支持下,由姚晓腾等3名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民警和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共同参加的"晓腾法治室"正式建成。
"晓腾法治室"建立的初衷,就是发挥派出所民警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在社最前沿解决群众的法律问题,实现既方便群众又普法释法的目的,打牢法治工作的群众基础。
今年,一个在法院已经判定的基础上双方依然没有和解的房屋纠纷,在姚晓腾于法于情于理三种视角的解释下,完美化解了。
如今,还会回到社区工作的师傅李国平常常伏在警务室的窗前,默默注视着人来人往,倾听着岁月无声的流逝。
胡同就像是一幅大画的轴心,慢慢地舒展开来。画卷至今还在延伸,他不知道它的尽头会在哪里,只知道每一年每一年都会有新的画面出现......
结
了解中国,既需要看到雄伟的万里长城,也需要深入毛细血管般的胡同,它宏大而复杂,具体又真实。
一条条胡同,就是中国基层的缩影,是人与人情感交织的汇聚点,像是阳光下的一座座孤岛。派出所将根深深扎进胡同,将孤岛连成群岛。
只有从胡同、从基层走出来的人,才会深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无论是警,还是民,都是千千万万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生而平凡,各自有光、背靠烟火,邻里守望,那是关于爱的同理心,那是属于中国人的温良。
它不能被复制,只能被孕育。
素材来源:西城分局
视频拍摄、制作:小雷
撰稿、责任编辑:唐毛毛
校对:小雷、小冯
【2021-27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