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想必谈起不丹这个国家大家都不会陌生。
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的东边,其国土面积仅有3.84万平方千米,人口也只有75万。不过特殊的是,不丹既是中国的邻居也是印度的邻居。
和中国当邻居自然是毫无压力的一件事,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咱们的邻居诸如像俄罗斯、越南、内蒙古等国,不仅和我国建交多年,还一直和我们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
不丹风景名胜 资料图
但和印度做邻居就不一定了,特别是对于不丹人来说,印度简直如同噩梦般的存在。
早在1949年,印度就与不丹签订了条约,不过这个条约明摆着印度在施压不丹,侵犯不丹主权。当不丹的一条连接东西方的战略高速公路获得了亚洲开发银行的资金时,印度却横插一脚搞破坏。
印度不仅仅对不丹的主权进行了干涉,还渗透到了不丹的经济领域。不丹的大部分进出口都要依赖印度来与其他国家进行过境和贸易,包括使用其空域的航空公司。
拿中不来说,中国商品其实很受不丹人的欢迎,但由于中不没有建交,不丹想采购中国商品只有通过印度,而印度便利用“中间商赚差价”的方式征收高关税,本来性价比很高的中国商品,到了不丹人手里就变得异常的昂贵。
另外,印军在不丹也是十分有地位,1962年,由4000多人组成的印度军事训练团进驻不丹,不丹军队的军事训练、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均由印度负责。
不过,即便如此不丹人也不敢发怒,而印度则继续美其名曰是在“保护”不丹。
对比印度的欺压,中国的对不丹的支持“没有附加条件”,也没有沉重的债务负担!
不丹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已经和印度,欧盟及其他超过五十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没有和五常中的任何一个大国建交。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和印度的控制关联紧密。
1949年条约中的第二条,印度将其解释为“不丹不能与第三国建立直接关系,除非印度的同意”,“不丹政府必然有义务就这些事项征求印度政府的意见并接受。”
在印度心里,不丹对其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们看一下不丹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不丹西北部、北部和东部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接壤,南部、西部与印度接壤,不丹东西最长约330公里,南北宽约170公里。其紧挨被称为“印度软肋”的西里古里走廊(连接印度主要地区和东北部的一个狭长地带),具有很强的军事价值,在印度对华防御战略中处于关键位置。
如果我们回忆2017年的洞朗事件,我们便不难发现,明明是中国和不丹两国的边界纠纷,为何与中国军队对峙的反而是印度军队?
所以说,虽然不丹和中国被喜马拉雅山隔开,但不丹这样一个小国,进进出出都要经过印度,所以中不边界的划定,归根结底需要中印关系的全面改善。
据悉,中不“边界”长约500多公里,从未正式划定。
1984年起,两国轮流在北京和廷布(不丹首都)举行中不边界会谈。截至2021年7月,双方共举行24轮边界会谈以及10次边界问题专家组会议,共同致力于边界问题的早日解决。
在今年1月和5月,中国驻印度大使和夫人分别访问了不丹,力促中不友好关系。虽然中不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是各个层面的贸易及友好往来却越来越频繁。
到了10月14日,中国与不丹签署《关于加快中不边界谈判“三步走”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
这次中不签下重要协议,意味着进一步推进双方关系,如果日后两国可以建交,这绝对是利好不丹人民,而印度对不丹的控制也会大大被削弱。
当然,对于中国来说,边境问题一直是上上下下关注的一个焦点。和印度之间的边境矛盾也够让人心烦的了。
10月23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
据悉,该法共7章62条,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了陆地国界工作的领导体制、部门职责、军队的任务和地方政府职责等基本内容,以及陆地国界的划定和勘定、陆地国界及边境的防卫、陆地国界及边境的管理和陆地国界事务的国际合作等。
当然,对于这样一条法案印度自然是高度关注,刚刚和不丹签署了备忘录,如今又通过了新法案,并且都是和边境问题挂钩,印媒开始不淡定了。
眼下,中印边境的矛盾尚未解决,甚至还有拱火的印媒发布印军“高强度”训练的视频,还有为了边境巡逻专门定制的各种“神器”。
而《陆地国界法》来了,印媒们就不自觉地开始“对号入座”了。按照印媒的说法,新法律将使中国最近在与印度和不丹争议领土上的一些行动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其实,针对中国与印度之间因领土争议的问题,我们出台法案于情于理。此外,塔利班掌权后,阿富汗局势仍然不稳定,新法律也将有助于监控试图从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国进入中国的恐怖分子。
总之,印度如果没做亏心事,又怎么会怕鬼敲门?印度和中国的这轮边境争端已经持续了17个月,对不丹的欺压也是人们看在眼里的事情。
印度好歹也算是是南亚最大最强国家,但欺负弱小不算本事。而不丹一方面小心翼翼地接受印度的“友好援助”,一方面谨慎地反对印度的控制,试图在印度可容忍的范围内,最大可能地降低对印度的依赖,最大程度地提高国家的独立地位。
相信在《陆地国界法》正式实施后,中国对自己管理边境能力会更加有信心,印度还是懂点眼色,趁早“闭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