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博物馆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成立于1984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在游览的过程中,很多游客都会被一个“酒樽”吸引,通过导游介绍,我们得知它是国家一级文物,除此之外,这件文物还让专家们揭开制造该物件的程序谜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上世纪70年代初,邯郸市南郊张庄桥村正在翻修道路,在挖土的过程中,农民竟发现一个黑窟窿,透过光亮向里面看去,里面似乎有一些器具。村长得知消息,立即赶到现场,观察过后,他怀疑村内发现古墓,将消息上报给当地的文物研究所。
文物接到消息,带着专业的工具去到现场。经过实地考察,该地确实存在古墓。专家们为保护古墓,决定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已被盗墓者进入,墓内遭到破坏,但在清理的过程中,仍出土大量的陶器、青铜器和玉器。
在出土的众多物件中,一件制作精美的“酒樽”吸引大家的注意,这件酒樽有两部分构成:樽和承盘,它的体积比较大,重9640克,高28.27厘米。樽为平底圆筒形,外壁有两组纹饰带,上面有西王母、奇鸟、羽人等图案,制作非常精美,显示出人们对仙界美好生活的向往。
根据酒樽的外表,专家将其命名为“蜀西工造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物以稀为贵”,目前我国发现同类型的酒樽全国仅有两件,另外一件收藏在故宫博物馆,正因如此,邯郸博物馆的酒樽成为“一级文物”。
在我国古代,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都喜欢小酌几杯。“酒樽”就说明这件文物是一件酒器,相当于现代使用的酒壶,除了盛酒外,它还自带加热酒水的功能,下面的承盘就是用来加热酒水的。翻阅相关资料,汉代时期,酒樽是贵族喝酒特用的酒器,因外形制作十分精美,所以它也是主人身份的一种象征。
“蜀西工”造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成为一级文物,除了制作精美外,它还自带一个大优势。通过进一步研究,专家们在托盘的底部发现48个隶书铭文。
铭文内容为:建武廿三年,蜀郡西工造乘舆大爵酒樽。内者室,铜工堂,金银涂章,文工循,造工茱。护工卒史恽,长汜,守丞汎,掾习,令史愔主。
从这段铭文中,我们得知酒樽于东汉光武帝23年制造,是“蜀西工”造“乘舆”之器,属于王室御用的物品。在我国古代,“爵”字与“雀”字相通,在酒樽的盖上,我们可以看到三雀形纽。
《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记少府属官中有“内者、宦者官令丞”。铜工是制作酒樽的工匠,金银涂是负责鎏金、银的工匠,文工是雕刻纹饰的工匠,最让大家感到奇怪的是“造工”,专家们翻阅大量资料后,认为造工是酒樽制作完成后,检查质量是否过关的人员。
一件制作精美的酒樽的背后,竟有数位工匠付出努力的汗水,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行政管理体系是非常完善的。制作每一件器物时,不同的工艺步骤都会由不同的工匠完成,这更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完成一件最佳的作品,传承工匠精神。
文物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发掘古墓的过程中,有一些文物制作得非常精美,但它的价值并不高,因为我们无法得知它的具体来历,如果说句更通俗的话,文物自身价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解密了酒樽制造的所有程序和过程。
“蜀西工”造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得到专家的重视,成为国家一级文物。如果各位读者对“蜀西工”造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感兴趣,可以去到邯郸博物馆,近距离地看一看,相信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