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词可谓脍炙人口,而这条令游子们断肠的古道,就是著名的京西古道。千百年间,漫长的京西古道也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发生,比如两边山路上居然有许多的深浅不一的坑,甚至老人们都说那是骡印的轨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西山是京西群山的统称。北京西边是太行山脉,所以想要到陕西西安,或者是西行出塞,京西古道是必须要经过的地方,它就像是沟通北京与西边地区的纽带,自元朝设北京(大都)为首都开始,之后的几百年间,京西古道就成为了拉煤运货、去边关做生意的客商们的必经之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京西古道早就不是一条简单的道路了,而是演化为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存在于今天的门头沟地区。
而当时的客商,所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无非就是驴和骡,为了保护这些牲口在长距离的旅途中,蹄子不被磨损,通常都会在这些牲口的蹄上钉蹄铁,这是一种“U”形的铁制品,可以很好的保护牲口的蹄子,而人们通常也认为,钉了蹄铁的牲畜在行走时,就会变得很有力,京西古道上存在着许多的大小不一的坑,老人们都称之为牲畜踩下的“蹄窝”。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脚步走到了今天,当年的“京西古道”早已废置,铁路成了最便捷,最安全,运力也最大的工具,而古道则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保留了下来,虽然饱经风雨的侵蚀,已显露了残败的倾颓之景,但是其古韵犹存,作为一个风景区,提供今人游览,人们见到这些“蹄窝”时,一方面会惊叹于古人们的勤劳,另一方面,也会感叹当时运输环境的恶劣。游览于此,仿佛听到了客商们驱赶牲畜的声音、牲畜们的蹄印与大地接触时有节奏的“哒哒”声和牲畜偶尔的嘶鸣声。
但一部分地质学家却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看法,那就是这些被误称为“蹄窝”的坑穴,其实叫做“壶穴”,这根本就不是驴骡等牲畜的蹄子踩出来的,而是暴雨时,雨水顺着山坡快速地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激流,雨水裹挟着细小的沙砾,对山坡上有些洼凹的地方,经过积年累月的冲刷,最后就形成了冰壶状的壶穴。
究竟是壶穴还是蹄窝,毕竟,专家们也很难决定,不过我可以给您举一个外国壶穴的例子。
在遥远的澳大利亚中部,有一片广袤的沙漠,沙漠中耸立着一座名叫“大红山”的巨大的石头,大红山由于身处荒漠,并无土壤与植被的覆盖,只有“光溜溜”的大石块,而每当夏季暴雨期,大红山的岩石上,就会形成许多条细小的瀑布,瀑布便会汇集成为激流,进而冲刷山坡,于是十分美丽的大红山壶穴就这样形成了。
而且经过比较,大红山并无挂有蹄铁的牲畜行走,上面的蹄窝就是壶穴,而大红山壶穴和京西古代的壶穴非常像。
究竟京西古道的“蹄窝”,是不是“壶穴”呢?这个问题不容易解答,因为澳大利亚大红山的石质为杂砂岩,这种石质较为疏松,很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而京西古道上的石块就较为质密,并且,千百年来,牲畜们沿着一条固定的路走,难免不会对道路造成些许影响,所以,究竟是壶穴,还是蹄窝,至今暂时无法解释,相信经过历史专家的研究,这一处历史遗迹的神秘面纱,也终将被掀开,并呈现给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