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晚,,河南卫视播出了《中秋奇妙游》,引起广泛好评,这是今年继《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水下“洛神”、龙门“金刚”后,再一次出圈。这一系列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表演节目,给观众呈现一场非遗文化的视觉盛宴,正如网友评价“传统文化拿捏十足”。传统文化的保护是我们一直需要做的,这就像是学习历史,唤起我们心里中华民族的传承精神。
在传统节日中传承民族共同文化记忆,不会因时间而改变。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传统技艺的结晶,融合了上千年的民族记忆,承载了文化的血脉和质朴的深情,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根”与“魂”。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绝非一人一地一时之事,对待文化物质遗产,要做到实地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在大众视野,要有把握时代脉动、契合大众需求的“时代特点”。在尊重和创新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
文化的保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关注与传播,让文化保护融入日常、深入人心。传统文化保护实际上保护的是人民的情感,保护人民的精神。近年来,旅游景点物质遗产遭到游客破坏案例频频发生,造成了严重的恶劣影响。如果文化遗产保护没有人民的尊重、欣赏和参与,其生命力就会逐渐衰退。无论《中秋奇妙游》这样兼具视觉与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节目,还是加强对物质文化遗产修缮与保护,都是在不断加深的认知和体验中,传承文化遗产的内在精神。
每个人都能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短视频时代、直播时代的到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当下多了更多可能性,大大降低了传播的门槛和成本,扩大了传承和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科技的进步,也使得物质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修缮,“三星堆”文物的出土,就是我们考古人员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文物很好的保护起来。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守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让文化遗产在活态发展中“鲜活”起来,是文化遗产实现价值的现实途径,也是传统文化的生存之道。
作者:杨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