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要求各大景区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并制定相关游客流量控制预案。然而,记者在黄金周期间采访发现,不少景区将承诺与规定抛诸脑后超量接待,景点拥堵不堪。一些景区接待量虽未超载,却因分流措施和配套服务不到位,导致游客旅游体验极差。
旅游本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它是一种消遣活动, 然而最近一段时期,一些景区爆棚现象频频出现,以10月3日为例,九华山风景区接待游客7.2万人次,天柱山风景区接待游客5.6万人次,而这两个风景区经核定的单日最大承载量分别为7万人次与3.6万人次。特别是天柱山风景区,10月2日至5日连续4天接待游客量均在4万人次以上,均超核定上限,最高超标55.6%。
十一黄金周里,不少景区人山人海。据统计,国庆期间多省多景区违规突破最大承载量接待游客,不禁让人疑问:景区“黄金周”创收为何不顾安全底线?人们以愉悦的心情前往景点,却把时间花在了拥堵上,先是交通堵,几百米距离挪了半个小时;然后景点排队堵。景区坐落在人群之中,人群充斥在景区之中”的现象便也就成为必然。逢节必“爆”固然有其客观因素,出现违规“爆棚”景区却难辞其咎。
针对此,作为地方政府应该有的放矢,提升旅游市场的段位,把景区限流视作其重要环节。景区限流不仅有助于文物和景区的保护,也能够保证游客的观光体验与人身安全。于此,景区最大承载量不能一设了之,以最大承载量作为上限,对接待游客人数进行动态跟踪与分流,以确保假日游客旅游质量; 严格查处景区不符合开放条件而接待旅游者、超过最大承载量接待旅游者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于违反景区最大承载量的相关景区与负责人进行处罚与问责,保障游客安全,让游客重拾流连忘返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