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嫩倾金液,茶新碾玉尘。可怜幽静地,堪寄老慵身。”——《游宝称寺》
从古至今,“庙”这个字在百姓心中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道教的“天人合一;随心所欲”还是佛教的“普度众生”都和“庙”脱不开关系。这些也得益于佛教的传入以及土生土长的道教文化的兴起。
在现代,很多人眼中的庙宇都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形象,而并非是那些是非之地。烧香拜佛也都成为了一种习俗,并且基本都是在庙中进行。“庙”文化也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
在古代,庙的作用也非常的显著,不仅是祭拜祖先的灵堂,还是佛教教化弟子的场所,但是古人宁愿夜宿荒坟,也不愿夜居古庙,为什么古庙如此让古人害怕呢?这其中的原由有很多。
一、“庙”的由来和演变
古代对于庙最早的记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华夏大地上就已经有了祭祀祖先的传统,而祭祀的场所就是在“庙”中。《诗经》记载:“雝雝在宫,肃肃在庙。”这是大雅思齐篇中对于宗庙记录的语句。
到了汉代,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庙”不仅仅在传统的习俗中使用,佛教也将许多建筑称为“庙”和“寺”并立,简称寺庙。《汉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修建了白马寺庙。这是佛教所带来的“庙文化”。
大家看过很多的电视剧和史书,其中无论哪个朝代的帝王去世之后都会有自己的庙号,这又是“庙”的另外一个用法。汉武帝庙号“世宗”;李渊庙号“高祖”,所以“庙”在古代还是皇帝死后的太庙立室的称号。《魏书》记载:“明元皇帝崩,葬于云中金陵,庙称太宗。”
由于“庙”的普遍性越来越大,使得许多场所,许多的地区,都在使用,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朝代用法有些不一样罢了。庙还可以作为停放灵柩的房屋,还可以是王宫的前殿。由“庙”演变来的“观”和“寺”也在其中。
《三国志》记载:“舜不下堂庙而天下治。”这里的庙就是一个场所。不过后来道教也在中国发展起来,道家思想被许多人所接受,甚至受到了皇宫贵族的青睐。所以道教的“观庙”也由此出现。
由于“庙”中所供奉的不仅是祖先,还有各种神灵以及名人志士,所以在古代封建制度的熏陶下,“庙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一直延续至今。今天我们在全国各地所看到的寺庙,例如:孔庙、女娲庙、妈祖庙等等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
这些都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庙的历史演变过程。
二、古庙的神秘,古人的忌惮
在古代,由于封建思想和神文化的流行,许多人喜欢求神拜佛。无论是遇到瘟疫还是战乱都会去“庙宇”祈祷,《礼经》记载的:“堂堂袁公,揆之于祭典礼经。”所讲述的就是关于祭祀的记载。
古庙在古代一般修建于偏远地区或者山区,会远离城市,所以也就离开了法律的可控范围。除了皇家贵族的庙宇会有人定期清理和打扫以及守卫,其他的小门小户的庙几乎就无人问津,所以也就成为了许多法外狂徒的聚集之地。
古人倘若到那种破旧古庙过夜,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测,所以不如选择野外或者荒坟过夜。北宋著名官员包拯所著《包孝肃公奏议》记载:“后山突发焚庙杀僧事件,包拯果断查明,为民除害。”所以那些荒废的古庙是非常凶险的,古人也不会随便进入。
古庙因为祭祀的都是神明和先祖,古代人们的封建思想又很严重,所以自然不会随便乱来。那些百姓进入古庙祭祀都会小心翼翼,轻言轻语,生怕打扰到神明,会被上天惩罚,还担心自己会被神讨厌,所以几乎不会选择在古庙夜宿。
《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古庙灵异事件的记载:“说古庙中有狐妖,凡人进入会被狐妖蛊惑,最后被生吃。”虽说是神话,但是古代的人们还是将信将疑,始终不敢踏出那一步。即使放在现在唯物主义者身上也会胆战心惊。
另外,古代许多的古庙都是历经了不知多少年的风吹雨打,再加上没人清理和修补,古庙的结构和框架都已经很脆弱,十分容易倒塌。所以也就没有人愿意进去过夜。像《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随便找个庙宇就能定居的场合几乎不存在。
《三嵕庙门铭记》就记载:三嵕庙因为倒塌,在北宋年间才重建。炎帝庙和二郎庙也是经过了后世的修补才得以保存至今,所以除了鬼神迷行和恶人横行之外,古庙容易倒塌也使得路过的人无法借宿过夜,否则很容易进去就无法出来了。
《明史》中所记录:朱元璋在逃出凤阳城后,躲避追兵,进入了一个古庙,当追兵进来之后被古庙上方塌陷下来的瓦片砸死,等到朱元璋出去之后,古庙直接全部倒塌。
这就是古庙恐怖的三大原因,这也就有了古人所说的“宁可夜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的由来!
三、古庙的信仰,现代古庙
庙在历经了几千年之久的历史中,传承到现在,早已不再是当初那样。“庙文化”已经是一个时代的信仰,是刻在人们心中的对于神明和先祖怀念的地方。不过现代已经有了标准的家族祭祀礼仪和场所,庙也就成为了一个公共场所。
对于荒坟和古庙的可怕比较,只是古人思想中的一个门槛。《释名.释宫室》中:“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无论何时何地,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会变,由庙所带来的佛教和道教思想也会不断延续和发扬下去。
像现在的泰山岱庙,不仅是道教的文化传播地,也是广大人民信仰的之地,受到了许多人的旅游拜访。现代的“庙”也已经有了法律法规的限制和约束,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区域,也是怀念和纪念圣人的地方。
《汉书》中也记载:汉武帝继位时前往泰山岱庙,种植了两千多棵树,体现了古代及时是皇帝也对这些神明,这些信仰的尊敬
结语
“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这是李白所作的《谒老君庙》。不仅写出了古庙的神秘,却不失尊重,将和自然融合的神韵写了出来。“古庙”是神圣的,也是普通的。
所以只要心正,做事问心无愧,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受到那些神话传说的影响。至于古庙和荒坟的比较,古庙究其原因终究也是更加不安全的。但是古庙所带来的文化影响力和思想的传播都是非常好的。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的“庙”,都是中国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习俗的体现,“庙文化”需要我们的不断传承和创新,需要文明的维护!
引用文献:《游宝称寺》;《诗经》;《汉书》;《魏书》;《三国志》;《礼经》;
《包孝肃公奏议》;《山海经》;《三嵕庙门铭记》;《明史》;《释名》;《谒老君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