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在疫情之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如此。收到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有些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比如旅游业。成功破解,精准应对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考题,对于这道题,中国给出的答案值得借鉴。
疫情大考依然继续,但中国的恢复速度让人赞叹。今年中秋假期,据北京日报消息,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累计出游8815.93万人次。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中秋节假期,全国累计国内旅游出游8815.9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8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1.49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78.6%。旅游营业收入较2019年增长2.1倍。
以北京为例,今年中秋节,北京市重点监测的202家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60.4万人次,较2019年中秋节增长34.7%;营业收入1亿3715万元,较2019年中秋节增长2.1倍。热闹的景象,灿烂的微笑,再一次展现了中国在应对这场时代大考中的水平和能力,也生动体现了中国制度的优势。
一年多来,尤其是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经济社会的恢复发展成为重要课题。为此,世界各国均推出了有关的机制做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其中,中国堪称典范。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一方面,中国继续本着人民至上的原则理念,以守土有责的坚定信心筑牢防线,最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好和健康;另一方面,在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科学施策、因地制宜,推动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以旅游业为例,安全、有序、平稳成为关键词,这些都要归功于精心的部署、精准的工作,比如在各类交通站点和工具,科学的防控手段一路同行,比如在各地景区,关键的防护举措严格落实等等。依靠这些工作举措,人们体验到了假期的休闲与欢乐,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复苏发展也由此获得了新的动力。
恢复加速,复苏坚定,这就是现如今中国大地所展现的特点。目前,虽然疫情的大考没彻底结束,但在科学的防护体系下,在全国人民的合力行动下,我们相信,中国一定将在此次大考中交出最终的出色答卷,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为推动世界繁荣贡献力量、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