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茜 章峥
初秋的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八家户村,阳光灼灼,绿意葱茏。
八家户村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毗邻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村里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和不远处的湿地美景吸引着八方来客。
村角荷塘边,莲农肖念正忙着采摘莲蓬。7月下旬,肖念种植的40亩荷花进入莲蓬采收季。每隔几天便可产出千余支莲蓬,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品尝购买。
2006年,15岁的肖念跟随父母从四川成都来到玛纳斯县定居,以种地和干工程为生。这两年,兰州湾镇按照“游湿地、品农家饭、摘农家菜”的思路大力发展旅游业,乡村旅游日益红火。2018年,肖念和丈夫将家里的40亩鱼塘种上了荷花,养殖了土鸡,搭建毡房开办农家乐,形成赏荷花、吃莲子、采莲藕的绿色循环经济,一年下来有十几万元收入。
肖念说穿行于荷塘小径,听着鸟鸣、蛙叫,闻着满塘的荷香,荷塘月色下的八家户村,好像自己小时候的故乡。
一个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小村落,为何荷叶田田?
“这要从2011年说起。大家意识到要想长远发展,就要守好家乡的好山好水。”八家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郎同生介绍说。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世界候鸟迁徙3号线上,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每年有数百万只候鸟经停此地。在郎同生小时候,村庄周围到处都是湿地,水鸟云集,天鹅翱翔。后来,随着大规模水土开发,很多湿地被开垦成棉花地,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水鸟种类和数量也大幅减少。
2011年,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建立。县里大力实施“退耕还湿、退牧还湿”工程,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农牧民退出湿地范围里的耕地、草场,保护生态。由此,郎同生与村民们一道,由当年的垦荒者变为湿地修复者、受益者。“县林业部门为每个村配备了3至4名护林员。”郎同生说,“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今年上半年,全村接待游客3万人次,村里正打造乡村旅游写生基地。”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科长麦然古丽·胡尔曼介绍,10年来,这里的湿地面积从9万亩扩大到现在的17万亩,湿地公园内的野生动物达300余种。其中,来此栖息越冬的天鹅数量最多时超过千只。2020年,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这几天,来肖念家的游客很多,不少人是冲着采莲蓬来的。“湿地好生态带来了好光景和好日子,明年我打算在荷塘里再养一些田螺、小龙虾等,让荷塘的效益越来越好。”肖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