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晚,曾出品《唐宫夜宴》《水下洛神》《龙门金刚》等“爆款”文化节目的河南卫视推出《中秋奇妙游》,精彩段落花式“刷屏”。其中,由少林真武僧参演、犹如电影质感的武术舞蹈《少林·功夫》,令无数观众直言“震撼”,《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也做了专门推荐。
接受南都记者的专访时,《中秋奇妙游》总导演之一路红莉介绍,这个节目除了展现“少林功夫”这一响彻海内外的中华文化名片,还着意借“功夫”一词的另一义项,阐发“不怕困难、直面挑战、敢于下‘功夫’”的精神内涵。而《少林·功夫》的编导李永明,也正是七夕节“大美出圈”的《龙门金刚》导演兼编舞。这一次,他与“北舞古典舞男神”孙科合作,又将少林寺白衣殿内的古壁画“活化”进了现实世界。
《少林·功夫》。(视频截图)
继续“发掘河南”,拍摄“虚实相生”
从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一路走来,李永明告诉南都记者,团队一直以“表现中国灿烂的文化历史”为母题进行创作,坚持“用现代科技赋能传统文化表达”的方法论。
李永明。
一个月多前的《七夕奇妙游》里,他们与河南龙门石窟景区“梦幻联动”,高度还原并艺术化呈现了千年石刻上的“金刚”、“伎乐天”形象。这一次,主创团队将河南嵩山少林寺白衣殿内的壁画作为创作原点,集中投入创作资源,希望亮出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佛音自有豪情意,天下武功出少林。”2006年,历经1500多年传承从未间断的少林功夫,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原汁原味”地将其搬上电视舞台,河南卫视邀请了少林真武僧参演,并前往嵩山少林寺实景拍摄。李永明介绍,在取景方面,他们也下了非常大功夫,最终选定的实景拍摄地点多达七八个,且有些地势相当险要,为的是更好地表现“中岳嵩山”的景观特征。但这可苦了摄制组和全体演员,“我们的工作人员要搬着大型设备上山,很不容易;为了赶上日出的光线,演员甚至早上3点起来化妆,6点半排练、拍摄。”
除了实景部分,与《唐宫夜宴》等成功的前作一样,《少林·功夫》依然采取“虚实相生”的拍摄手法,部分镜头是在蓝幕前拍摄,后期进行抠像合成,其中涉及机械臂、360°环绕定格拍摄、扫描建模等先进的仪器和技术。不过李永明也强调,“我们还是希望观众‘看不到’技术,看到的是我们的作品。”
“北舞男神”参演,舞绘“武神”形象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任职于北舞青年舞团的古典舞者孙科,历来在年轻观众之间极有号召力。这一次,孙科“跨界”加盟武术节目,“舞”与“武”的交融碰撞,也让网友们大呼惊喜。节目播出当晚,南都记者也连线专访了孙科。
青年舞蹈家孙科。
有趣的是,谈起“虚实相生”,身为《少林·功夫》编舞兼领舞的他,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阐释:“当时编导给我设定的是一个‘武神’的角色,其实我觉得这个‘武’也可以是舞蹈的‘舞’,整个节目是‘既实又虚’的。”其中,“实”是舞蹈艺术与武术的碰撞,“虚”则是他塑造的形象,“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舞者对武术的崇拜和喜爱,同时也是习武之人‘化’出来的一种信仰。”在编排舞蹈动作时,他特意请教了少林武僧,参考武术中的“定式”“收式”,以达到二者的巧妙融合,“在这方面,李永明导演也一直在把关,因为我们古典舞有很多身韵像太极,他就一直想避开,我们这个节目还是要紧扣武术的少林拳。”
此番加盟电视节目,孙科坦言,尽管此前有着丰富的演出经历,但在镜头前录制舞蹈作品还是一次别样的体验。“我平时演出都是在剧场舞台上,但录制就会要求你要有镜头感。只有几秒的动作可能会录十几、甚至二十遍。而实景拍摄的地面环境,包括一些动作的角度,我觉得和在舞台上跳舞完全是两回事。”
在孙科看来,武术和古典舞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文化特色,“只要去到国外演出,观众一看,都会说这是中国的功夫、中国的舞蹈。”这次与真正的少林武僧合作,也让他汲取到了新的养分。孙科对南都记者说,中国古典舞讲究“形”、“神”、“劲”、“律”,“更多的是一些情感的表达”,而武术偏竞技和格斗,更强调力量与速度。他笑道,“在编排动作时,我也尽量让自己跟上他们的速度。”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实习生 罗瑾 南都记者 侯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