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杭州最热闹的武林夜市人潮涌动。
摊主吆喝,食物香味,组成了龙游路一带的烟火气。
夜市总有种魔力,吸引着各个年龄段的人。
灯光璀璨里,徐海龙戴着墨镜,专注手里的活。
一把喷枪,火苗闪烁,棕色的玻璃棒在高温下慢慢融化。他举起镊子,在变软的玻璃棒上通过挤压、拉伸,塑造出各种造型。
短短半小时,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就“生”了出来。
他的摊位上,摆着各种玻璃制品,有大小各异的十二生肖,有晶莹剔透的平安果,有精瘦纤细的螳螂……不少路过的市民游客都爱不释手。
虽然没有学过美术,但小时候他特别爱看《动物世界》
“随便看,随便摸,喜欢就带走一个。”徐海龙很热情,即使说着话,手上的活也没停。
他介绍,他做的这个在玻璃工艺品制作中被称为“灯工”,以玻璃管为基材,在专用的喷灯火焰上局部加热后,利用其热塑性和热熔性进行弯、吹、按、焊等加工成型的技术。
“其实挺简单的。”他无所谓地笑笑,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老虎,半小时搞定,一只粉色的九尾狐,需要40分钟,一只上古的玄武,时间久一点,需要将近2小时。
说得轻松,过往的15年其实并不平坦,学这门手艺需要的就是耐得住寂寞。
江苏盐城,是徐海龙的家乡。上世纪就在他老家响水县隔壁的阜宁县益林镇,有一位台湾人林先生投资办了一家玻璃工艺制品厂,生产“灯工”玻璃工艺品。
徐海龙小时候贪玩,不太爱读书。他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用泥巴捏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一天到晚脏兮兮的。为此,没少挨大人骂。
17岁那年,徐海龙便不再读书,跟着表哥学起了“灯工”。
学了一两年,他才能做一些简单的动物。“虽然没有学过美术,但小时候我特别爱看《动物世界》,对于动物的形态和动作还是比较了解的。”
2006年,他跟着表哥从老家来到了杭州,在河坊街摆摊,做出了一点小名气。
去年,他独立出来,在武林夜市开拓地盘,有了专属的一个小摊位,做着喜欢的事。
“只要客人提出要求,我就能做出来”
“看的人比较多,生意嘛,还可以。”徐海龙说得很委婉。
徐海龙的玻璃工艺品,都是现做现卖,价格并不高,大多是从20元到180元不等,根据大小来定。
他卖过最贵的一件工艺品,是一只牛,很大,价格是880元,客人定制的。
“只要客人提出要求,我就能做出来。”他善于观察,勤于思索,汲取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抽象时野性粗犷拙朴自然,具象时细致入微纤毫毕现。比如,他做的《蚂蚁》只有两公分长,活灵活现;《螳螂》触须比头发丝还细。这么多年下来,很多动物、植物的形象都已经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手臂的肌肉里。
他摘下墨镜,喝了几口水,大水壶已经见了底。晚上的气温并不高,但是他的T恤已经湿了。
他的座位,温度会高一些。因为有“火”的参与,使得玻璃材料呈现瞬间多变的特质,可以细若蛛丝,也可以圆润如珠,形态万千。当玻璃棒在喷灯上加热后,制作者要随时调整手势来控制玻璃软化的速度,确定玻璃的软硬程度以便满足不同造型的要求,同时借助各种小型工具加以雕琢,随时在“火”中调整玻璃形态。
“这喷火枪应该有近千度的高温吧。”徐海龙说,夏天气候本就暑热,加上高温炙烤,汗水一刻不停地流淌。他一天要喝下几大瓶水,以补充身体的水分。手臂上的伤疤也是不计其数。
每天盯着火,尽管戴着眼镜,对眼睛的损害也是蛮大的。“我们这行还蛮多得青光眼的。”
操作时,一手拿喷枪,一手拿玻璃棒,一做几个钟头,有时十几个钟头,每次干完活总是肩酸背疼。日积月累,就落下了病根——肩周炎。
夫妻俩的情趣,就是每天“pk赛”
一身好手艺,徐海龙也不是没想过要收徒弟。
“有不少人跟着学,一两个月就打了退堂鼓。毕竟我们把它当饭碗,很多人只是当兴趣。”徐海龙说,收徒也得讲究缘分。
之前表哥和徐海龙在河坊街上的亭子作坊,距离美术学院南山路校园近在咫尺,时常有美院的学生过来交流。有的学生拿来设计图纸咨询,徐海龙就从工艺上提出意见;有的学生干脆把毕业作品让他帮忙制作。
有一回,一个女学生兴冲冲跑来告诉徐海龙,她的作品参加法国的一个国际大展,获得了银奖,还把获奖证书拿出来给他看。这件作品正是女学生创意、徐海龙制作的,所以她第一时间与徐海龙分享这份荣誉和快乐。
美院有一个玻璃工艺专业。有段时间,徐海龙经常受邀去给学生们讲解“灯工”的制作工艺,并进行现场操作表演。
他挺享受现在的状态。
他的老婆刘静静,就在他的隔壁摊位上,专门制作葫芦和珠串,也是个手艺人。夫妻俩的情趣,就是每天的“pk赛”了,看谁生意好。“大部分时候都是我赢,呵呵。”
夫妻俩在九堡租了房子,每天电动车来回,一儿一女在老家读书。
“去年还计划着,杭州买不上房子,就在老家买一套,给孩子读书用。结果反反复复的,生意也是好好坏坏的,所以呀,这个小计划到现在还没有完成。”
不过,徐海龙倒是乐观,藏在墨镜后的眼睛,总是带着笑意,“一切都会好起来。”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值班编辑:周勤
大家都在看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