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身鲜红花衣的龙菊献从容而轻盈地站在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德夯问天台,向游客示意后,她站在红漆大鼓前——执着鼓棒向空中划去,宽大的黄绸在空中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
“咚,咚,咚……”伴着边鼓手的节奏,龙菊献开始起舞。侧身、梭步,旋转、翻身……她击出的鼓声热情激越,飞向了奇崛秀美的德夯大峡谷,飘向了云端之上的矮寨大桥。
作为第四代“苗鼓王”,生于斯长于斯的龙菊献见证了矮寨之变。看着接踵而来的国内外游客,她说得最多的是感谢:“感谢党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好政策!”
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李立
清苦生活里的跳鼓乐
在龙菊献的描述里,从前的德夯是一个很穷很落后的苗寨,“这里不通公路,到矮寨要翻山越岭,走路要一个多小时”。
“矮寨”是汉语称呼,苗语叫“搙究”,是汉语“穿花”或者“挑花”的意思。挑花是苗家阿妹们经常玩的一种游戏,她们聚在一起绣花,倦了累了,就抽一根丝线,在十指上穿来穿去变成一个图案,另一名女伴再用十指挑出不同图案,花样繁多,趣味无穷。
矮寨的山下是幽长的德夯峡谷,清洌洌的峒河水伴着木楼人家在谷底蜿蜒而行,而坡上是高山台地。
山多意味着田地很少,龙菊献说,以前寨子里的老年人靠打背篓织布换点钱,年轻人找不到活路,只能出去打工。
寨上无论男女老少,在节庆闲暇时都爱跳鼓。这是清苦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
龙菊献的姐姐龙菊兰是苗家第三代“苗鼓王”,小时候的她常跟在姐姐后面学打鼓。姐姐出嫁后,她就向苗家第一、二代“鼓王”请教学习。2003年9月,凭着精湛的鼓技,她一举夺得第四代“苗鼓王”的桂冠。
去全国各地学校教授苗鼓
然而,精湛的鼓技无法让龙菊献在家乡谋生。在矮寨大桥开通、旅游红火之前,她只能去城里的理发店赚钱。
矮寨大桥通行后,大桥与德夯大峡谷“打包升级”,成为矮寨奇观旅游区,原本寂静的山村迎来了东南西北的游客。2019年,当地累计接待游客547.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亿元。
龙菊献回乡受聘,成了矮寨奇观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和专职苗鼓表演者。
作为苗鼓州级传承人的龙菊献,还经常受邀去州内的学校教授苗鼓。“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民族文化课程,我在矮寨小学、矮寨中学、吉首大学、湘西州职业技术学院都教过苗鼓。”矮寨的名气越来越大,龙菊献的苗鼓也越打越响,除了在湘西州各地教授鼓艺,她还接到了海南三亚、云南昭通等地的邀请,请她前往教学。
“以前跳鼓是在寨子里自娱自乐,现在可以挣到钱了。”龙菊献高兴地说。
除了龙菊献,同样来自德夯的好姐妹杨元节也靠着“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她和丈夫把自家的房子改造成了餐馆,每天最多能接待二三十桌客人。
据统计,矮寨奇观旅游区延伸的产业链条,直接、间接带动周边村民从事旅游销售、农家乐、民俗服务达到200多家,直接带动1000人就业,间接带动5000人就业。
矮寨镇妇联副主席田晓玉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通过统一流转土地、老百姓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创收、增收明显。
如今,龙菊献已然安心在家乡与鼓为伴,“苗鼓是苗族人民的骄傲,我希望能把它传承下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hynet0743@foxmail.com
监制/角角
责编/麻麻
编辑/王向远 李艾家
审核/尚欣 黄沙沙
更多资讯
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