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源头,只有碗口大小,为什么要禁止任何人靠近呢?

旅游 花红叶绿的精彩 2021-04-03 17:28

原标题:黄河的源头,只有碗口大小,为什么要禁止任何人靠近呢?

我国所涵盖的地势地形十分的广泛,美景无数,人们常惊叹于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刀,古人也常用诗句记录着这些景色,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又好比范仲淹的《苏幕遮》中:“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很多人穷尽一生也想要看遍这美好的山川河流,明朝末年的徐弘祖,他用了34年的时间旅行,探寻了我国的山川名流,还记录了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及其发育规律,其记录的游记经后世整理成为了我们熟知的《徐霞客游记》。

在我国无数的景色中不得不提到便是我国的“母亲河”——黄河,它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在世界是上也拥有着一定地位。有诗句这样描述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短短的诗句中我们便能看出黄河的气势磅礴和波澜壮阔。

关于黄河的谚语也不少,比如“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等,这些都是从古流传至今的,常用来比喻。有不少人会好奇黄河为何会是黄色的?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关于它的谚语?它既然奔向大海,其源头又是在哪里呢?难道就如李白的诗中所写,它是源自“天上”吗?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交通也便利了起来,去往不同的城市和国家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在古代那个车马书信都很慢的年代,现代这些科技根本让人无法想象。也是因此,古人并没有娴熟的科技对黄河源头进行勘探,所以李白那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也是人们心中的猜测罢了。

古人虽然没有娴熟的科学技术来进行勘探,他们对于黄河之源的好奇心从未减少,他们用自己的脚步去勘探,对于这个源头进行了很多次的探索,虽然得到的结果并不相同,但是他们能克服路途中的艰难险阻是非常不易的,这样的探索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传说,在我国汉朝时期,汉武帝对于黄河之源产生了好奇之心,并且派出使西域的张骞对黄河源头进行探索。在沿着黄河寻找源头的旅途中张骞遇到了一位名叫织女的人,热情好客的织女招待张骞在一处美丽的地方住下,在张骞临走之时,织女将一块玉石送给了张骞,随后织女便消失了。于是张骞深信,黄河一定是与“天”相通的,并将如此告诉了汉武帝。

当然这只是古代流传的一则传说,并没有可信的依据。那么,进入现代科学社会的我们,将黄河之源找到了吗?答案是:找到了。黄河的源头就如碗口般那样小,而且也明令禁止任何人靠近,这又是为什么呢?

对于黄河之源有着这样的描写:“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的腹地中,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为卡日曲”,其中所写到的卡日曲便是黄河的源头,它由五个泉眼组成,在一年四季中都不会干涸。

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大家可能难以相信这如碗口般大小的泉眼怎会流经几百万平方公里,而且黄河之源头的水十分清澈,黄河中的水却十分浑浊,这样如此大的差距着实会让人感到困惑。造成这样大差距的原因又在何处呢?

关于河流的流经,有学者说,这是经过了数年的发展,河流的冲刷加深了河道的沟壑,外加其他河流的汇入,才让黄河变得大气磅礴。而河水的颜色则是和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专家们研究发现,在秦汉之前,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并没有很多的人类,那时的植被更加的丰富。

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更加的广泛,伐木开垦也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植被遭到了大量的破坏,失去了植被保护的黄土被雨水等冲刷进黄河中。经过几千年的累积,黄河之水也变得越来越浑浊了。

在黄河之源被找到之后,有很多的人们想要亲眼看看这个神奇的源头,但是国家早已经禁止前往参观,因为它在草原腹地,周围几乎没有人烟,贸然前往可能会遭遇到不能想象的危险。除了这一点以外,也是想要更好地保护我们母亲河的源头,让脆弱的它不遭受任何伤害。

黄河的颜色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泥土的流失成为而来我们现在要治理的难题,而我们也应该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参考资料:

《望天门山》

《苏幕遮》

《将进酒》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