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谱新篇
光阴荏苒,沧桑巨变。
龙潭村是自治区“十三五”贫困村。脱贫攻坚期间,依托震声楼这一红色资源,村里创建占地20多亩的红色旅游景点,建成兴业县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打造了红色旅游新名片。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风貌,美化震声楼周边环境。龙潭村村民主动捐资,捐种绿化花木1200多棵。一期已清拆旧房屋160多间共4850多平方米,清理沟渠6.5公里,拆除乱搭乱盖60多处,拓宽硬化村道1.8公里。
“以前龙潭村是远近闻名的穷村。现在我随手拍一张照片都是风景,都是红色旅游资源。”龙潭村支书、村主任覃举说。
今年3月16日,“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红色旅游基地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开工,总投资约1.8亿元。建设内容主要是对该县震声楼等红色旅游基地的主干道道路铺设沥青并进行改厕、修建登山步道等。
“项目建设旨在以红色精神引领,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激发广大党员爱党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群众幸福感。”兴业县委书记陆金学说。
近年来,兴业县委、县政委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该县立足农业资源和优势,大力发展“5+2”“3+1”扶贫特色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推动扶贫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村股份经济联合(合作)社+扶贫产业园(基地)+贫困户+保险+购销平台”的产业扶贫模式,在全县214个行政村成立村股份经济联合(合作)社,建设县镇村三级扶贫产业园和扶贫产业基地67个。
近年来,兴业县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图为位于该县的玉林市新材料生态产业园。 兴业县委宣传部供图
同时,大力搭建县级扶贫产业农产品购销平台,在各村建立163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92个贫困村电商扶贫服务站、200多家电商企业和个体网店,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整合兴业县冷链物流配送、电商平台、爱心超市,多次举办产销对接活动,兜底保障产业园扶贫产品的销售渠道稳定、通畅。兴业县扶贫产业的“接二连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全区十大扶贫案例之一,并入选全国产业扶贫100例典型案例。
同时,产业动能大增强。该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大产业”战略,大力推动工业振兴。“十三五”时期,该县签约引进产业项目84个,总投资489.74亿元,兴业碳酸钙产业列入自治区碳酸钙产业中长期规划,该县还被自治区定位为中高端碳酸钙产业集聚发展区。总投资30亿元的广东金怡1500万头生猪屠宰及农副产品加工全产业链、总投资24亿元的柳钢年产360万吨氧化钙和年产120万吨碳酸钙等一大批龙头项目开工建设,健康食品、新材料、精细化工“三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