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院旅游,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会想到以乔家大院为代表的一些山西大院,其实在国内还有很多类似的私家建筑,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毫不逊色。
今天我所来到的位于山东栖霞县城北古镇都村的牟氏庄园,便是这样一个地方。
庄园始建于雍正年间,牟氏多代人在数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不断地进行扩建与修缮。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恢宏场景。
庄园下设3个独立单元,共有6个宅院,以堂号来区别,总占地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建有房屋近500间。庄园采用了传统的坐北朝南走向,所有院落统一沿南北中轴线,对门厅、客厅、卧室及厢房进行布局,形成多进式深宅风格,同时沿同向过道连接各院。如此宏大的工程,令人赞叹。所以也有了中国民间小故宫及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的诸多名号,但我觉得如今再来使用这些称谓有些泛滥成灾了,因为之前就有太多大院已经如此美化自己了,极容易让游客产生困惑,甚至反感。难到没有别的形容词了?
沧桑而斑驳的光影映照在院墙上,更平添了几许古韵。引起我注意的是砖缝之间的空隙十分细小,可见当初施工的讲究程度。导游向我们介绍说,在建造房子的时候,每天干活前,东家都会先拿一些铜钱给工人,如果砌墙时,砖与砖产生的缝隙能够塞入铜钱,就需要把铜钱放入里面用来填缝,但假设手艺好,铜钱就可以据为己有。这样一来,必然导致工人们格外上心和认真。也因而才能建造出如此精湛的北方民居。
几乎每个地方的大院里面都会有专门的房间,用来向游客展示农具一类的物件。
尤其作为牟氏庄园的创始人的牟墨林,绰号“牟二黑子”,更是以农务发迹。他本来只有祖上传承下来的千余亩土地,但他极具商业头脑,利用灾年时地价低廉的机会,大量的进行以粮换地,以至于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牟氏庄园的土地量就达到了惊人的45000多亩。而他的后代也充分发扬了这种传统。继续加以扩充,最为鼎盛时拥有良田6万亩,另外还有山地10多万亩,光粮仓就筑有数十处,由此成为胶东一带无人不知的大户人家。源于如此雄厚的实力,所以偌大的庄园里,各种设施完备,俨然就是一座乐园。
前面说过,牟氏庄园共有6座宅院,其实分别属于他的6个孙子所有。因家财万贯,故而相互攀比,极尽奢华,每座院子都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
“东忠来”客厅,是庄园内很有代表的建筑。牟氏家族有重要客人或事宜时,便会在这里举行。客厅正中央悬挂的寿幛格外醒目,是牟宗朴(牟墨林之孙)在六十大寿庆典时私人订制的刺绣。图中用27朵牡丹花巧妙地组成一个“寿”字,喻意为此事发生在1927年。据说寿典延续了3天,那宾客盈门的盛况,可想而知。
每个大院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牟氏庄园也不例外,有三大怪象。
第一怪:每座院子的客厅、堂屋都有前后门,并且呈垂直排列。而当地民间向来有着房门不得前后开的风俗。不过主人显然也有所考虑,故而中间以屏风进行分隔。
第二怪:北方人在冬季取暖,大多是在室内烧火坑。而牟氏庄园则是在屋外设置火坑的洞口,这一现象很是罕见。或许是庄园主人为了保持室内的干净卫生,专门采用了这种不差钱的取暖方式吧。
第三怪:在我过往的印象中,烟囱总是耸立在屋脊顶上面。但庄园是把全部的烟囱建造在墙外,为了避免雨天,烟囱顶端加盖了帽檐。远远望去,仿佛一座座玲珑精巧的小塔,虽然我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但至少看起来很有创意。
庭院深深深几许,气势恢宏,静谧神秘……
牟氏庄园和其它众多的大院一样,都曾有过自己灿烂辉煌的历史,而今尽管已成过眼烟云,随风飘散。但触景生情,带给我悠长不绝的遐想……
我是行摄岁月。在大量的文章中,你可以看到这篇图文,相信这是我们的缘分。而您的关注便是对这份偶遇的最好诠释。期待再次见到你!(本文部分照片源于其他摄影师,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