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的序幕马上就要拉开,所有人都想在假期里放松一下,到家乡附近随意游览。作为平顶山人,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家乡有这么5个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今天就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
01
平顶山市宝丰县杨庄镇马街村
据传说,在西汉末年,王莽撵刘秀至马街应河边上。当天是正月十三,众多乡亲、艺人正在马街火神庙祭祀上香,听书说唱。处于劣势的刘秀在众人帮助下突出重围。
后来做了皇帝的刘秀不忘马街,下旨免了三年皇粮,钦賜“三皇社”御牌。马街便以感谢皇恩为名,每年正月十三起书会。以此算来,马街书会也有一千八百年过去。
每年阴历正月十三,宝丰马街都会是人潮汹涌。这一天,近的周围几十里、几百里,远的不远千里万里,马街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说唱艺人。
说唱者,有板有眼,不慌不忙,字正腔圆,气度飞扬;听唱者,如痴如醉,目不转睛,笑脸如花,笑声朗朗。
如今,在马街书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马街建起了民俗文化园,如今,园里相继建成了中华曲艺展览馆、刘兰芳艺术馆、中国曲艺交易中心等,这些已成为马街村新的地标性建筑景观。
02
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临沣寨(村)
郏县临沣寨,又叫红石寨。
远在道光和咸丰年间,朱洼村这里有朱氏三兄弟,排名从大到小依次是朱紫贵、朱振南、朱紫峰。三兄弟经商有方,为了保住诺大家业,耗费巨额资金修建了红石寨。
临沣寨寨墙高达两丈外,寨墙上有瞭望孔,射击孔。寨子共三个寨门,三个寨门的正上方,各有一座碉楼。
最值得游览的是朱氏兄弟的大宅院,高大的门楼,错落有致、设计精美的院落,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斑驳的彩画,显示出当年朱府的显赫和繁华。
03
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张店村
远在2006年2月,在张良故里河南平顶山张店村,村民张振洋无意中挖出一通红石碣,后据专家考证为汉代石碣,其上用隶书刻有“亮携元直,建安六年,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净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
经专家研究,认为这是公元201年在平顶山脚下的“高阳华里”隐居的诸葛亮所留,当时诸葛亮与好友徐元直到张良故里拜访留侯祠后留下的记事碣。
如今的张店村,仍然保持着古村的风貌,到处可见传统村落的遗迹。在村子里徜徉,沐浴着淳朴的乡村之风,也算是一种享受。
04
平顶山市郏县渣园乡渣园村
渣园村原来叫婆娑园,因与宋代诗人崔鶠有关以及有保存至今的古楼、古井、明代民居等。
随意在村子内走走,不时可见的古建筑令人叹为观止,一块块方形大砖、打磨平整的红石、鬼斧神工的门窗雕刻,仿佛在诉说着渣园村的悠久历史。
崔鶠(1058-1126),字德符,河南杞县人,北宋末年政治家,能文工诗,进士出身,曾任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司户参军、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
《宋史》记载:“(崔鶠)始居郏城,治地数亩,为婆娑园。崔鶠在此寓居十余年,人无贵贱长少,悉尊师之。”
据考证,崔鶠在郏县居住的地方就是渣园村。崔鶠曾留下名作《婆娑园》:晚禽噪竹百千翅,残菊横枝三两花。好在山园养衰废,风波不到野人家。
如今,村中仍保存着明清建筑两百多间。建筑大多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如王家大院、王俊松老宅、王自崇老宅、王兰忠老宅等。这些庭院庭院虽然以北方四合院为特色,但同时还融入了南方细腻的工建手法,在细节处用心良苦,木雕石刻技艺精湛,于大处粗狂不羁。
05
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西寨村
在郏县冢头镇西寨村,这样一个只有两千余人的村庄,竟然就有20多家茶馆。
早上四五点,就有人去喝茶,即使那些走路蹒跚的老茶客,也会要走几里路来这里喝茶。
站在西寨村街头,不能不让人遐想,蓝河水缓缓从蓝河桥下流过,百年前至今,在这条堪与丝绸之路媲美的万里茶道上,客商们在这里喝茶、吃饸饹面……
如今,这里仍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住宅,临街的门面房多是飞檐斗拱、青砖黛瓦的古建筑。据当地人说,这些古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整个建筑群结构严谨,气势恢宏,石刻、木刻、砖刻工艺精巧,通过这些建筑,可看出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
西寨村内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面积有3万余平方米,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造被称作“河南第一桥”的兰河七孔石桥。明清一条街内现存大量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
走在西寨的大街上,朦胧间,让人顿生时光倒流之感。
以上这5个传统村落,是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你去过几个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闲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