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鹿邑老子故里等为核心的“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成为河南省打造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3月27日(农历二月十五),老子2592周年诞辰纪念日之际,“2021中国·鹿邑老子文化论坛”在老子诞生地鹿邑县的老子学院举行。
本届论坛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周口市人民政府主办,鹿邑县人民政府、老子学院承办,景域驴妈妈集团、东方网·东方智库协办。论坛为期两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黄河文化视野中“老子思想”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老子文化”、老庄元典文旅格局中的“老子IP”、中国之治背后的“老子智慧”等主题展开探讨,席间观点精彩纷呈,条分缕析、启人深思。
以下是东方智库资深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在主论坛所作的主旨演讲。
图片说明:东方智库资深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作主旨演讲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了老子等一批圣贤雕塑,有的为世界著名美术和社会机构收藏。吴为山用艺术创作的形式,助推老子等一批世界级中国文化大师走向世界。
图片说明: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雕塑《老子》。
一、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分层传播研究的时代背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灿烂辉煌。老子开创了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的中国哲学。老子哲学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活的灵魂和人民智慧的精髓,对儒家、法家、兵家和佛学、道教等整个中华文化和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的思想并对东方和世界的文化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图片说明:2021中国·鹿邑老子文化论坛主旨演讲现场
早在十八世纪,西方一些国家就有了《老子》的多种文字版本。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老子》一书是当今除《圣经》外,在全世界出版发行数量最多的一本书,单是日本就有300多种版本。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大哲学家黑格尔、尼采,大文豪托尔斯泰等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研究,并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见《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及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对老子“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现代解读与绝佳应用。
资料图片: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左二)与孟建教授(右一)等为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揭牌。
在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向世界传播好老子的思想,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但是,在这方面存在着“维度单一、层次不分、停留浅层、效果不佳”等问题。进而言之,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存在着“有效传播理念的缺失、分层传播结构的失衡、精准运作路径的偏差”三大制约瓶颈。我们可以运用“分层传播”理论来进行“破题”,努力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突破”。
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分层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
图片说明:分层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
(一)以传播学理论为维度,建构跨文化分层传播新基点
传播学理论为解决有效传播提供了理论基础。大众传播时代,传播学主流的经验学派在传播效果研究方面产生了很多经典的理论成果,从“强大效果论”到“有限效果论”再到“适度效果论”,针对不同场景中的传播行为,学者们探讨了有效传播的各种可能性。
处在新媒体革命的时代,这些理论虽然还作为经典存在,但是,新传播方式的伟大革命,新媒介生态的突变升成,已经对这些理论提出了极为尖锐甚至是颠覆性的挑战。随着“人类交往方式的伟大革命”,一个媒介社会化时代真正来临。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媒介赋权” 理论正在越来越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基于“多维舆论场”而引发的“后真相时代”,使传播环境变得极为复杂。我们要从“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的最新理论前沿切入分层传播研究,并据此建构跨文化分层传播的新基点。
(二)以社会学理论为维度,聚焦跨文化分层传播新内涵
社会学分层理论为解决受众分层提供了基础模型。社会成员总是因为各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不同的阶层,同一阶层的成员往往具有相似的特征。社会分层研究始终是社会学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对理解社会运行规律和开展社会治理实践有着突出的价值。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等分别提出的阶级、阶层、社会分工理论构成了社会学分层研究的经典理论。
据此,我们认为:首先,文化分层决定了经济分层和政治分层的形成。其次,经济分层和政治分层只是社会分层的表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与政治的分层会逐渐向文化分层靠近。在当下,社会分层理论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流派。我们要在梳理社会学分层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释跨文化分层传播的理论内涵,并设计出相应的运作模型,为实施路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以国际关系理论为维度,探索跨文化分层传播新路径
国际关系理论为解决跨文化分层传播提供了路径指引。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文化关系”理论影响很大。跨文化分层传播作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在国际关系中形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在当下的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共同构成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为构建“和而不同”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新秩序提供新的智慧。我们必须关注这一重大理念给国际关系理论带来的巨大变化,结合国际关系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紧紧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探索跨文化分层传播可能带来的新路径。
图片说明:文化分层传播带来的路径
三、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分层传播研究的基本路径
图片说明:厘定跨文化分层传播运作路径
第一,从泛众传播到精准传播。所谓精准传播,既要求传播内容更加细分,又要求精准切分受众需求,改变“一视同仁”的传播方式,变“粗放式”为“精准化”。从传播主体、渠道、受众等都要做到科学系统的分层设计,找准定位、对准频道、准确发声,让海外受众更具贴近性和针对性地了解中华文化,提升跨文化传播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第二,从广义社会到阶层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群对文化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我们要系统考察当前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现状,在社会分层理论的指导下廓清多元社会的资源网状结构,在描述并阐释该结构的同时进行理论分析和体系建构。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对一个国家的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人群细分,制定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传播策略。
第三,从多国一策到一国一策(一国多策)。要针对不同国别、地区分别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跨文化传播策略。首先,将一般推进与重点布局结合起来。在进行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当根据我们的战略利益将不同国别、地区进行分类,有针对性进行跨文化分层传播。其次,将国别差异与区域协同结合起来。最后,要充分考虑同一国家和区域内部阶层,进一步细化方案,实现一国一策、一国多策
图片说明:构建跨文化分层传播测评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全面展开跨文化传播的测评体系构建工作。这体系由五方面构成:(一)评估原则:科学性、操作性、有效性;(二)评估指标:间接指标、直接指标;(三)评估路径:媒体效果评估、专家评估、受众评估;(四)实施手段:入户调查、抽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五)效果反馈:适时效果、延时效果。唯此,我们才能科学地了解和测定我们的传播效果,为进一步实施好跨文化传播提供科学的依据。
编者按: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鹿邑老子故里等为核心的“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成为河南省打造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3月27日(农历二月十五),老子2592周年诞辰纪念日之际,“2021中国·鹿邑老子文化论坛”在老子诞生地鹿邑县的老子学院举行。
本届论坛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周口市人民政府主办,鹿邑县人民政府、老子学院承办,景域驴妈妈集团、东方网·东方智库协办。论坛为期两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黄河文化视野中“老子思想”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老子文化”、老庄元典文旅格局中的“老子IP”、中国之治背后的“老子智慧”等主题展开探讨,席间观点精彩纷呈,条分缕析、启人深思。
以下是东方智库资深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在主论坛所作的主旨演讲。
图片说明:东方智库资深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作主旨演讲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了老子等一批圣贤雕塑,有的为世界著名美术和社会机构收藏。吴为山用艺术创作的形式,助推老子等一批世界级中国文化大师走向世界。
图片说明: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雕塑《老子》。
一、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分层传播研究的时代背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灿烂辉煌。老子开创了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的中国哲学。老子哲学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活的灵魂和人民智慧的精髓,对儒家、法家、兵家和佛学、道教等整个中华文化和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的思想并对东方和世界的文化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图片说明:2021中国·鹿邑老子文化论坛主旨演讲现场
早在十八世纪,西方一些国家就有了《老子》的多种文字版本。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老子》一书是当今除《圣经》外,在全世界出版发行数量最多的一本书,单是日本就有300多种版本。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大哲学家黑格尔、尼采,大文豪托尔斯泰等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研究,并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见《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及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对老子“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现代解读与绝佳应用。
资料图片: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左二)与孟建教授(右一)等为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揭牌。
在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向世界传播好老子的思想,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但是,在这方面存在着“维度单一、层次不分、停留浅层、效果不佳”等问题。进而言之,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存在着“有效传播理念的缺失、分层传播结构的失衡、精准运作路径的偏差”三大制约瓶颈。我们可以运用“分层传播”理论来进行“破题”,努力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突破”。
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分层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
图片说明:分层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
(一)以传播学理论为维度,建构跨文化分层传播新基点
传播学理论为解决有效传播提供了理论基础。大众传播时代,传播学主流的经验学派在传播效果研究方面产生了很多经典的理论成果,从“强大效果论”到“有限效果论”再到“适度效果论”,针对不同场景中的传播行为,学者们探讨了有效传播的各种可能性。
处在新媒体革命的时代,这些理论虽然还作为经典存在,但是,新传播方式的伟大革命,新媒介生态的突变升成,已经对这些理论提出了极为尖锐甚至是颠覆性的挑战。随着“人类交往方式的伟大革命”,一个媒介社会化时代真正来临。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媒介赋权” 理论正在越来越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基于“多维舆论场”而引发的“后真相时代”,使传播环境变得极为复杂。我们要从“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的最新理论前沿切入分层传播研究,并据此建构跨文化分层传播的新基点。
(二)以社会学理论为维度,聚焦跨文化分层传播新内涵
社会学分层理论为解决受众分层提供了基础模型。社会成员总是因为各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不同的阶层,同一阶层的成员往往具有相似的特征。社会分层研究始终是社会学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对理解社会运行规律和开展社会治理实践有着突出的价值。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等分别提出的阶级、阶层、社会分工理论构成了社会学分层研究的经典理论。
据此,我们认为:首先,文化分层决定了经济分层和政治分层的形成。其次,经济分层和政治分层只是社会分层的表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与政治的分层会逐渐向文化分层靠近。在当下,社会分层理论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流派。我们要在梳理社会学分层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释跨文化分层传播的理论内涵,并设计出相应的运作模型,为实施路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以国际关系理论为维度,探索跨文化分层传播新路径
国际关系理论为解决跨文化分层传播提供了路径指引。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文化关系”理论影响很大。跨文化分层传播作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在国际关系中形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在当下的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共同构成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为构建“和而不同”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新秩序提供新的智慧。我们必须关注这一重大理念给国际关系理论带来的巨大变化,结合国际关系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紧紧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探索跨文化分层传播可能带来的新路径。
图片说明:文化分层传播带来的路径
三、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分层传播研究的基本路径
图片说明:厘定跨文化分层传播运作路径
第一,从泛众传播到精准传播。所谓精准传播,既要求传播内容更加细分,又要求精准切分受众需求,改变“一视同仁”的传播方式,变“粗放式”为“精准化”。从传播主体、渠道、受众等都要做到科学系统的分层设计,找准定位、对准频道、准确发声,让海外受众更具贴近性和针对性地了解中华文化,提升跨文化传播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第二,从广义社会到阶层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群对文化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我们要系统考察当前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现状,在社会分层理论的指导下廓清多元社会的资源网状结构,在描述并阐释该结构的同时进行理论分析和体系建构。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对一个国家的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人群细分,制定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传播策略。
第三,从多国一策到一国一策(一国多策)。要针对不同国别、地区分别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跨文化传播策略。首先,将一般推进与重点布局结合起来。在进行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当根据我们的战略利益将不同国别、地区进行分类,有针对性进行跨文化分层传播。其次,将国别差异与区域协同结合起来。最后,要充分考虑同一国家和区域内部阶层,进一步细化方案,实现一国一策、一国多策
图片说明:构建跨文化分层传播测评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全面展开跨文化传播的测评体系构建工作。这体系由五方面构成:(一)评估原则:科学性、操作性、有效性;(二)评估指标:间接指标、直接指标;(三)评估路径:媒体效果评估、专家评估、受众评估;(四)实施手段:入户调查、抽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五)效果反馈:适时效果、延时效果。唯此,我们才能科学地了解和测定我们的传播效果,为进一步实施好跨文化传播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