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你会怎么过?
和家人一起去公园?和朋友相约在餐厅喝咖啡?看一场演出?
总之,宅家似乎有点浪费大好的光阴,尤其是在这个初春的大好时光,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去逛逛的地方。
最近,一个新晋网红打卡点在朋友圈迅速扩散——上生新所
用建筑师的视角揭开尘封一个世纪的记忆——“网红打卡点”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上生新所位于上海市延安西路1262号,建于上世纪20年代,主要由三个建筑组成,原先分别作为美国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海军俱乐部和孙科别墅,后成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2016年,园区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以上生新所的名义“重获新生”。
在露天的泳池边吃个下午茶
用建筑师的视角揭开尘封一个世纪的记忆——“网红打卡点”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在宽广的展厅里看一次时尚大展
用建筑师的视角揭开尘封一个世纪的记忆——“网红打卡点”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或是仅仅穿行与建筑之间,去感受历史的气息
用建筑师的视角揭开尘封一个世纪的记忆——“网红打卡点”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历史与现代并存、艺术与功能融合,尽管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年龄,但上生新所不但不“显老”,相反,它的精气神完全不亚于那些年轻的现代建筑。
原来,建筑也可以有“驻颜之术”。
当然,建筑本身是不可能做到的,真正让上生所焕发新生的,是历史建筑设计师。
在前不久的FetchTalk第二期活动中,飞趣就为大家请到了上生新所的设计师苏老师,为我们揭秘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用建筑师的视角揭开尘封一个世纪的记忆——“网红打卡点”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呈现百年历史,建筑师如何施展魔术
有时候,建筑师和魔术师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无到有、化腐朽为神奇,总是让我们赞叹他们的创意和技巧。而在上生新所这个项目中,苏老师和其他建筑师们,不仅玩起了“空间”的魔术,更是将“时间”的元素也巧妙地融入其中。
1.多样并存——呈现不同时期的历史感
上生新有着不同时期的历史烙印,从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到二战时的集中营、再到生物制药研究所、最后成为今天的时尚地标,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历史特色。
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上生所?
答案是,都是!因为每个时代都赋予了这个地方不同的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因此,如何将不同时期的风貌呈现出来,做到“保留真实的多样性”,成为了苏老师他们的原则。
在了解了整个建筑的历史背景之后,苏老师他们首先要做的是“评估”,分别包括:
用建筑师的视角揭开尘封一个世纪的记忆——“网红打卡点”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绿化评估——现有绿化布局是怎样的,哪些植物是具有历史特色的,需要进行保护。
建筑评估——评估园所内的建筑哪些值得保留、改造,哪些已经无法正常工作,需要拆除
新的机遇——在拆除一些原有建筑后会产生一些空地,是否有机会融入一些新的建筑类型。
用建筑师的视角揭开尘封一个世纪的记忆——“网红打卡点”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这个过程本身,其实就是个“取舍”的过程,例如,苏老师介绍到泳池周边的建筑时说到,这是典型的80年代建筑,造型简单,立面会采用一些绿色的晶体镶嵌,而且由于当时功能的需要还设计了很多管道。对于像苏老师这样的80后人来说,小时候就是看着这样的建筑长大的,因此,他觉得没有必要将其还原至30年代,只是将一层的窗户变成了落地门,更方便现在的人们参观需求而已。
用建筑师的视角揭开尘封一个世纪的记忆——“网红打卡点”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2.量体裁衣——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方案
在历史建筑的改造设计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年代久远,有些东西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容貌和功能,可是又很有历史意义,该如何处理呢?
苏老师介绍说,他们采用了“量体裁衣”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一个个解决。
下面这个拱门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在建筑师们接手这个项目时,这个拱门已经如左图呈现的那样破败不堪,然而两根“索罗门绳柱”又是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很好象征,如何将它保留下来呢?
通过分析,建筑师们“挖地三尺”,终于发现因为地面沉降等原因,柱脚被埋在了地下。于是对这一块地方的整体地坪进行了翻修,让整个柱子得以完整的展现出来。同时进行了一些后期的加工,让这个地方不至于因为标高较低而发生雨水的堆积。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右图的样子。
用建筑师的视角揭开尘封一个世纪的记忆——“网红打卡点”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同样的例子还有这个展厅,这里原来是一个厂房,里面设有很多陈旧的工业设备。这些设备在今天肯定是无法使用了,但建筑师们却觉得很有特色,通过设计,将它们与空调风口巧的结合了起来,不仅让历史的样貌得以保留,也赋予了它新的功能。
用建筑师的视角揭开尘封一个世纪的记忆——“网红打卡点”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3.场所精神——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客厅”
“让这里变成市民百姓的城市后花园”苏老师在介绍中说。
的确,还原历史建筑,不仅仅是“复刻”一栋楼、一个景,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博物馆,而是城市的一个部分,需要肩负起新时代委以的任务。
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设计师们也更多的融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结合商业推广、文化活动,将上生所的很多区域打造成了多功能的实用场地。让这些现代的元素在有了历史文化的加持,呈现出别样的味道。
用建筑师的视角揭开尘封一个世纪的记忆——“网红打卡点”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你也可以
不得不感叹建筑师们的智慧,让我们得以用我们熟悉的方式去重新品读上生所,在生活中多了一个能驻足停留、思考的地方。
看到这里,你是否也对建筑设计这个专业有了一些好奇,尤其是历史建筑设计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
直播的最后,苏老师向我们敞开心扉,用自己的经验只谈为我们诠释了建筑师这个职业。
敲小黑板!!以下为苏老师的Q&A环节,对于建筑专业有兴趣的小朋友可要仔细看哦。
Q1:建筑师到底是属于哪个领域的职业?艺术or理工?
A:在英语里,建筑设计师并不是和别的设计师一样用designer这个词,而是有一个专有名词“architect”,可见它与其他设计是有很大区别的。
你可以把建筑理解为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一个专业,它不像纯艺术专业,可以天马行空的挥洒创意。一栋大楼中使用是不是方便、结构是否安全,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这些都需要技术来达成。然而,建筑与艺术又密不可分,建筑早已不仅仅追求建造速度和功能性,更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精神寄托,因此有人曾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Q2:历史建筑师和普通的建筑师有什么不同?
A:这些历史保护建筑之所以能留存到几天,正是因为它是以前建筑师经过精心思考建成的。柱式、比例,这些古典美的元素和我们今天看到的玻璃幕墙的美是不同的。
另外,历史建筑师接触的历史建筑都是很有故事的,比如上生新所,曾经有传言是邬达克送给孙科的,我们对历史资料和现场情况进行了一些分析研究,发现这个说法也许并不成立。这种如果“侦探解谜”一般的工作可能在别的建筑设计时不太会遇到。
总之,我们的工作,就是将这些美的东西尽可能保留下来,让它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人们的眼界和心智,唤醒人们对于历史的记忆。
Q3:当一个建筑师有哪些有意思的感受?
我想当一个建筑师最大的优点在于能有“即时反馈”。
什么是即时反馈?比如说你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考试,考试就是一种即时反馈,既可以通过考试知道知识学得怎么样,另一方面拿到好成绩又会很有成就感,让你学习的劲头更足。
建筑师的即时反馈主要在三个阶段获得:
1.拿下项目的时候
2.完成方案设计后得到业主认同的时候
3.项目完成,看到自己作品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
每一个作品都像建筑师的“孩子”,好不好暂且不评,在这个过程中的付出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收获能让人受用一生。
Q4:当好一个建筑师需要哪些条件?
我觉得当一个建筑师,首先要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拓自己的眼界,然后要做到勤记录,我在读书时,老师曾经讲过我国早期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的故事。他走到哪里,随身都会带一把卷尺,当他觉得坐得椅子舒服时,就会拿出卷尺量一量这个椅子的尺寸、比例,就知道什么样的椅子才能舒服。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有自己的风格。
其次,建筑师必须要有“追求极致”的心。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建筑师叫代达罗斯,当时国王让他造一个“谁也走不出来”的迷宫来囚禁怪物陶洛斯。他苦思冥想最终设计了一个迷宫,并且自己第一个进去,最终自己也没能走出来死在了迷宫里,临死前他说对自己的设计终于可以满意了。
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告诉我们,当好一个建筑师其实并不容易。
Q5:我想成为一个建筑师,可似乎不是很有创意,该怎么提高呢?
建筑当然需要创意,但创意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觉得一开始可以多做“临摹”,其实一切的艺术创作都是从临摹开始的,无论你学画画、弹琴,一开始都会去反复模仿大师的作品。然而,临摹不是机械的重复,更不是抄袭,在过程中,你需要去仔细思考,一个作品到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在内心竖立一个标准。以后在自己做设计的时候,这些原则就会成为你的创意添砖加瓦。
结语:
在苏老师1个半小时的讲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要完成一个好的建筑设计,背后需要的知识储备、细致的思考、大胆的创新,这些都不会凭空出现在你的脑海中,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打磨。
无论是不是要成为一个建筑师,创意将会是未来任何工作都需要的素养,而要成为一个有创意的人,也许从今天起,每个小朋友就要从点滴的积累做起。
作者:飞趣创造。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