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地区有三大圣湖,分别是纳木错、玛旁雍错和羊卓雍措,其中在羊卓雍措中,生活着大量的高原裸鲤、细鳞条鳅、拉萨条鳅等鱼类,虽然这里的鱼类种类单一,但是数量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当地生活的鱼类多达8亿多公斤,因此羊卓雍错被誉为“西藏鱼库”。
但令人奇怪的是,当地人并不会捕捞这里的鱼类,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不捕捞羊卓雍措的鱼?
关于为什么不捕捞羊卓雍措的鱼,从文化角度来看是因为羊卓雍措在当地是圣湖,而当地又有水葬的习惯,他们会将已经逝世的亲人安葬在羊卓措中,让水中的鱼儿带走亲人的血肉。
另外,藏传佛教中认为,羊卓雍错是龙女的化身,在他们的心中非常神圣,他们轻易不会打扰这座湖的安静。
除此之外当地人不提倡杀生,即使杀生也会杀体型较大的动物,比如:牦牛、羊等,这是因为这些动物体型较大,杀一条可以吃很长一段时间。而鱼类的体型较小,摄入同样的能量需要好几条鱼付出生命,所以当地人很少会吃鱼。
不过,羊卓雍措中的鱼并不是完全不能捕捞,事实上当地每年都会捕捞一些鱼类,现如今还实现了人工培育鱼苗,人工投放。就在去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浪卡子县农业农村局就在羊卓雍措湖投放了25万尾的高原裸鲤鱼苗。
羊卓雍措的鱼
从科学角度来看,羊卓雍措的鱼其实并不适合被吃,原因是因为当地的湖泊。
根据我国湖泊的调查资料分析,当湖泊矿物度大于3000mg/L,或者PH值大于9.5时,该湖泊就是碱性营养型湖泊类型,羊卓雍措就属于碱性营养湖泊。
研究资料表明,碱性湖泊中的水生生物,会受到明显程度的影响,生物种类会显著减少,这一点羊卓雍措就非常符合,在该湖泊中,鱼类品种比较单一,当地的鱼类品种主要是高原裸鲤、细鳞条鳅、拉萨条鳅等品种,其中唯一具有食用价值的经济鱼类是高原裸鲤,但幸运的是当地的鱼类数量还算比较多。
另外,羊卓雍措湖泊中的水温常年偏低,冷水湖的鱼一般生长周期都非常长,生长速度较慢。而且较低的温度使得水中的浮游植物难以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导致生产的能量较低,使得水中营养物质匮乏。
而高原裸鲤就适应了当地的碱性湖泊以及贫瘠的营养,它们以水生生物为食,并且具有强摄食的能力,无论是水中的藻类还是植物,亦或者是水生昆虫、苍蝇幼虫以及其他小型鱼类为食。由于湖泊中的营养贫瘠,所以这里的鱼类都演化出了强吸收能力,也就是说它们会拼命地吸收湖泊中的一切营养。而这,又使得它们身体内富集了许多有害物质,比如:DDT。
DDT是一种杀虫剂,在上个世纪时被广泛使用,后来的研究发现DDT不仅会杀虫,还会导致生态失衡,美国的国鸟白头海雕就是因为摄入大量DDT,导致蛋壳变薄变脆,以至于幼崽难以孵化就会破碎,导致数量急剧下跌。
尽管自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DDT在全球范围内陆续被禁,但是在一些贫困的国家仍旧在使用,比如:印度。这是因为DDT杀虫效果好,而且又非常廉价,可以控制住当地的疟疾传播。
然而我国科学家王小萍的一项研究表示,风可以将一些污染物传输到青藏高原峡谷,然后再传输到青藏高原。
有一部分污染物在较冷的地区会发生自然沉降,其中有一部分会落到水中,被水生生物富集在体内。当地的生物就会通过食物链富集的方式,将污染物富集在体内。
由于当地的鱼类生长周期较慢,以及强吸收能力,会导致它们体内富集更多的污染物。王小萍的一项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鱼类对DDT的富集系数和北极熊相当,然而要知道的是北极熊体型较大,而青藏高原的鱼类体型较小。
除了DDT之外,空气之中还有其他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也可能会通过食物链富集的方式逐渐转移到当地的鱼类之中。
总结
从习俗上来看,之所以人们不捕捞羊卓雍措的鱼,是因为该湖泊在当地被奉为圣湖,并且当地会在特定的区域水葬,再加上减少杀生的信仰让他们不会轻易捕捞这里的鱼。
从科学角度来看,羊卓雍措的鱼并不适合被食用,原因是因为当地属于冷水湖,鱼类生长缓慢,生长周期较长,容易富集大量的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