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井西起走马楼
东止犁头后街
因一口用青石堆砌的井而得名
井已不复存在
长沙有着 “九井十二桥”的说法
青石井就是其中之一
相传为明吉藩府汲水用井
凿井是旧时长沙人汲水来源
以井水作为饮用水
如今成为繁华市中心里的
一条美食文化街
古香古色还原旧时情怀
热闹非凡尽显街市繁华
湘菜、小吃、粉店
大多都在此扎根数年
日均卖三千多碗的桂林卤粉
老牌湘菜店湘菜根
专做长沙小吃的东牌食堂
无不见证着青石井巷的兴衰
巷子旁写字楼林立
打工人卸下一天的疲劳
在青石井巷投入美食这个温柔乡
坐在这里可以听到人生百态
连接劳动西路与芙蓉路
名字取自附近的白沙古井
原先是京广铁路长沙老城区边缘一段
属长沙市内历史悠久的马路
白沙井被誉为“长沙第一泉”
位于城南回龙山下西侧
此井不溢不竭泉水清冽甘美
古人对长沙城的记载
是流淌在白沙水的温柔记忆里的
小时候总爱到白沙井避暑
夏天泉水清冽嬉戏玩水间暑意全无
至今还有许多居民
仍 不辞远劳来此打水
可乐瓶、塑料酒壶、水桶等
盛水工具五花八门
由白沙井水衍生出
很多与水有关的商户
取自白沙井的水
是这些商家引以自豪的特色
没有看到专属路牌
只有看商户门头旁的数字牌和车站名
才发觉已身处白沙路中
在这里看到了生活的模样
在古代此巷南侧为长沙县学宫围墙
用铁粉加石灰调配的涂料呈红色
由此有了红墙巷的名字
街巷不长还能找到一丝学宫的痕迹
历史上长沙大火时
红墙巷幸存没有被全部烧毁
留存几栋老公馆房
但可惜辣妹此行并未寻到
古城旧貌只存在在老长沙人的脑海里
共有三条支巷文庙坪位于巷中
巷东段名为富雅坪 巷西为崇圣里
旧时一大家子都生活于此
外卖小哥来往穿梭
门店招牌都是辣妹在某团上熟悉的名字
历史气息迎面而来
砖瓦房掩饰不住这里的沧桑之感
老长沙的城市记忆
渗入红墙巷的骨子里
阳光洒落在楼宇间温暖着居民的心
晾晒着连续几天的阴雨气
孩童在打闹老人在笑
生活在老街巷里
邻里邻间和睦互助
推开窗就能感受到人情和温暖
它也 曾是长沙书市的代名词
全国四大书市之首
300来米长连通蔡锷路和文运街
过去全国做书生意的老板们
都要往黄泥路跑
盛行文学青年的年代
是黄泥街书市最红火的时候
创造了中国当代书业经营史中
一片繁华风景
政府将书市统一管理搬迁至定王台
历经十几个年头书市繁荣也冷落下来
但黄泥街一直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
商户们又开起了手机数码店
连周围的宝南街也受到影响
现在提到买手机除了电脑城
长辈还会提起黄泥街、宝南街
黄泥街早已退出江湖很多年
可江湖上一直有它的传说
走进弯弯绕绕的巷道
就像年轮一圈一圈
从繁华芙蓉广场到市井黄泥街
看到旧时街巷模样老派又温馨
百度搜索蓝粉墙
鲜少能查阅到相关资料
仅有一条广告才让辣妹知晓
蓝粉墙位于开福区
但据说它也是长沙古街之一
有老人回忆大概在八角亭至中山亭一带
在修建黄兴路时被拆
不是哪条路、也不是哪条街
是劳动中路、曙光南路、砂子塘路
三路交汇的一块区域总称
在这的老长沙人早已习惯这个地名
被问及居住地时总会不假思索的说出赤岗冲
中心位置有一处赤岗游园
呈现在辣妹面前的
是一派恬淡意境、盎然静谧
小孩、老人的笑容在阳光照耀下更加灿烂
幸福慢节奏的生活
好像在赤岗冲上演着
道路旁联排的梧桐树下
安逸快乐的因子正在蔓延
今日互动
#你还知道哪些带颜色的街道#
下方评论区留言告诉辣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