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春来晚,黄河岸畔率先开启赏花季
中新网青海化隆3月29日电 (胡友军 张添福)经历漫长冬季,青海高原春来晚,至3月底,低海拔的青海黄河岸畔春意渐浓,逐渐开启踏青赏花季。
29日,2021年青海省海东市乡村旅游暨化隆县第六届杏花旅游节在黄河流经的化隆县群科镇开幕,主办方邀游客踏青赏花、观摩非遗传承基地、采摘有机蔬菜、探黄河大坝、品美味佳肴等。
图为三两藏族民众在安达其哈村赏杏花。 张添福 摄
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黄河流径该省化隆县168公里,当地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是青海省内春季最早开花的县区之一。
当日,中新网记者在群科镇安达其哈村看到,粉色杏花装点田野和乡村巷道,柳枝吐出嫩芽,春意渐浓,高原再次迎来久违的山花烂漫。
化隆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占奎表示,此次杏花旅游节以“黄河岸畔春意浓·拉面小镇杏花香”为主题,旨在依托沿黄丰富独特的杏花资源和民俗资源,以高原早春独具魅力的杏花景观为基底,继续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全省春季最佳旅游目的地,推进化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升“大美青海·山水化隆”的美誉度和知晓率。
湖南长乐甜酒小镇:农文旅体融合打造特色小镇
东倚智峰,南临汨水,位于湖南汨罗东北部的长乐镇千余年来酿造着一种美味——长乐甜酒。这里的甜酒起于北宋,兴在当下,小镇里家家户户都爱喝甜酒。
据悉,长乐甜酒的酿制需要经过“浸米”、“上甑”、“拌曲”、“入窖”等10余道传统工序,现已成为长乐镇代代相传的特色产业。长乐镇党委书记凌红权告诉记者,迄今为止,长乐镇已有5家甜酒龙头企业,甜酒企业+作坊达300余家,带动全镇8000多人就业。2016年,长乐甜酒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0年,长乐镇年加工生产各类甜酒2.2万吨以上,甜酒相关产业产值达5亿元。
长乐甜酒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的糯稻种植。长乐镇糯稻种植大户周迈辉告诉记者,当地建立了1.5万亩糯稻生产基地,实行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四月下旬油菜花收割后将开始今年的桂花糯种植。周迈辉介绍,她在2016年成立大垅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平时有56人务工,农忙时最多可达到300人。近年来,合作社的糯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每年都有200至300万元的收益增值。
湖南省汨罗市长乐镇糯稻种植大户周迈辉:“我们合作社在这边流转的土地是2700亩,五月中旬就要开始种那个糯稻,今年的那个糯稻预计产量是在1000至1200斤每亩,将全部来供应那个长乐甜酒生产。明年的话我们种植的糯稻还会增加大概是1000到2000亩左右。”
浙江文成“侨贤”归故里 乐在青山绿水间
中新网温州3月29日电(潘沁文 刘万铭 林杰)见过世界的五彩斑斓,也安于家乡山野的小桥流水,在侨乡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由当地侨胞、侨属创设的民宿藏匿于青山绿水间,乐享一片悠然。
邹周璇是文成县南田镇驮湖村“水云见·源”民宿的创始人。早些年前,他越洋赴欧洲各大城市感受时尚与浪漫,到过肯尼亚见识大自然的神奇与纯粹;如今,他回到温州助力乡村振兴。将民宿选址在文成,邹周璇给出了三点理由:独特的自然环境、优良的营商环境以及可爱的文成人民。
侨胞归国,也源于家乡的感召。文成现有近17万文成籍或原籍文成的侨胞侨居海外,并设立海外侨团50多个,1600多名侨胞担任侨团副会长以上职务。为进一步发挥“侨贤”资源优势,文成以侨为桥,发挥贤能,于2020年积极探索创新“文旅融合、中西合璧”的“侨家乐”品牌。
据悉,“侨家乐”按照“一家一特色,一宿一风情”的要求,在建筑风格、园艺特色、内部装饰上,充分展示侨元素,体现民宿主人的异国他乡经历和家乡情结。
一直以来,文成构建“侨平台”不遗余力。该县以世界文成人联谊总会为平台,进一步加大对乡贤人才招引力度;以打造“侨家乐”品牌为契机,加强20个“世界文成人城市联络站”建设;开展华侨商会“侨后代”联络联谊,引进新生代侨胞创业智慧。
为推动“侨贤”助力乡村振兴,文成还利用好海归园、文创园、农创园等20个乡贤人才振兴乡村项目,招引“绿领乡贤人才”回乡创业发展。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