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已经在广州生活了多年,可能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就在东部边缘的黄埔区,有个叫做「长洲岛」的江心岛。
这里因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而闻名,有着近200年的外交和军事发展史,但革命气息又绝非它唯一的特色——
论人文,这里有保留了淳朴民风的深井古村;论美食,这里又有让人狂咽口水的深井烧鹅;通往这里的渡轮方式更是原始有趣。无论是为了哪一面,都不枉花费一天在这走走停停。
抵达长洲岛最快的方式,就是搭乘从鱼珠码头通往长洲码头的S10航线水巴。
和珠江夜游主推的观光特色不同,这条水巴纯粹就是连接两岸的公共交通工具——
营业时间从早上5:45一直持续到夜里24:00,每隔15分钟一班,票价最高不超过两元,使用羊城通就可以嘀卡通行。
除此之外,这条航线对骑自行车或电动车的人也很友好。就在隔壁还有个渡车码头,实实在在地为所有人都提供了出行的便利。
随着出发的铃声拉响,渡轮正式启动。
眼前万船云集的景象让人惊奇之外又充满了疑惑:怎么这里会有这么多船?
其实是因为水深港阔的地形,长洲岛一直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海港。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大英轮船公司职员约翰·柯拜受公派遣租用泥船坞开始,随后洋务派接手所有外资修造船业,增设「广东黄埔船局」,更是进一步扩大了岛内的造船规模。
如今岛上的制船业依旧在蓬勃发展。
就以实力雄厚的「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来说,就是定位为华南地区军用舰船、特种工程船和海洋工程的主要建造基地。
除了可以看到壮观的船舶景观,乘坐水巴的另一件乐事就是靠在栏杆上感受江风,自在地融入本地人的生活秩序了。
不乏也有像我们一样的外来游客,不放过10分钟航程内的任何一秒——
飞翔的水鸟、被风吹皱的江面、一眼就能认出来的可口可乐工厂,每个寻常难见的画面都值得掏出镜头认真记录。
同样值得记录的,还有上岸后沿着小型商业街前行,屹立在河涌上的民居「水上人家」。
这个名字的由来当然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房子就建在水面之上,更是因为他们曾住在家门前那叶扁舟里的故往。
尽管由于政策原因,他们只能上岸回到陆地,但原先在水面上的生活习惯却保留了下来,现在还是有很多老人会在水里浣洗、取水,不时还会划船出去捕鱼。
广州传统民谣中有唱到:「一条河水曲弯弯,顺风顺水到河南,河南有个金花庙,有人求神保仔生……」
歌词中的金花庙指的就是「金花古庙」,而长洲岛上的这座就是广州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座金花庙,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这座眉目祥和,抱着孩子的白色雕像便是有名的金花娘娘了。
据说洪武七年,广州巡按的夫人临盆难产,而金花姑娘一出现,她便平安产下一名男婴。
从此这件事便传遍了广州城,许多妇女临产前都会来找金花娘娘祈求庇护。
求子的习惯延续至今,现在依旧会有很多人不远万里地前来跪拜,每逢农历四月十七日的「金花诞」,众人争头香的仪式则更加热闹。
*一旁茂盛的龙眼树,除了承担「许愿」的功能,也是附近居民最喜欢的乘凉去处。
搭乘「430」路公交车前往总站「深井码头」,保留了岭南宗祠和民居特色的「深井古村」也很值得探访。
很多人都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逼迫清政府永久割让了香港岛,但其实长洲岛才是当时的第一选择,因为岛民极为激烈的抗争,清政府才无奈作罢。
由此村内700年间的光阴得以悉数保留,共设有35处景点,循着青石板路就能发现许多青砖灰瓦的祠堂、门楼,砖雕木刻极其精美。
*凌式宗祠,村里最完整和最大的建筑。村内的原住民是凌式,而这座祠堂就是深井村凌氏始祖庙,始建于明末。
*景客凌公祠,如今为历经四代传承的女红学堂「埔衣坊」,专做原创中式便装,同时也开发和衍生香云纱民国长衫。
*文塔,深井村的镇村宝,塔身三层供奉不同的神像。六角形阁楼式砖木结构之上有一朵托着葫芦的莲花,每层的腰檐均有精巧的浮雕图案。
整个村子也是老人家居多,现在还延续着祖辈的生活习惯:打渔、务农,卖菜。
行走在窄小的巷子里,时不时就能撞见一位骑着自行车的老爷爷,或是用在自家门口乘凉的老奶奶。
整个氛围就像木心诗里描述的那般「从前慢」,美好得让人生怕惊扰。
沿着古建筑集中的歧西、正吉坊一带走,尽头处便是去年才改造好的「荷花池」。
创意满满的壁画巧妙地融入了村落的文化元素,想必搭配上盛夏满池的荷花,必定看起来会更加心旷神怡。
一段没有美食的旅程注定是没有灵魂的,来这尤其不能错过的,就是长洲岛的金字招牌——「深井烧鹅」。
岛上13年的老字号「姚林轩」将这道菜发挥得最好。
*过了饭点的「姚林轩」依旧座无虚席。
首先是古法技艺的传承:即在地下挖出来的干井中下堆荔枝木,利用密不透风的环境提供更稳定的炉温,让鹅炙烤地更均匀。
其次在于鹅本身的严选:只挑养够90天以上的清远黑鬃棚鹅,体格更大更肥美,咬下脆皮就能感受到丰腴的油脂在口中疯狂分泌。
「黄埔蛋」也是岛上的特色菜,据说当年凭借油亮的金黄光泽和滑嫩口感,一下就俘获了蒋介石的喜爱。
由于炒制的过程中要极其注重火候,到熟的边界就得起锅,店里也并非所有师傅都能精进掌握这道菜的手艺。
和「姚林轩」专注发扬岛上的地道美食不同,同样生意火爆的「杨桃基农庄」则另行其道,专做市区里难寻的全驴宴。
*坐在门店牌匾下卖杨桃的老人完美点题。
一进门我们就被浓郁的孜然香气吸引了,这味道正来自每桌必点的「烤驴肉串」,据说春节期间一共卖了18,000多串。
虽然做法还是一般的做法,但咬破炙烤的表面还是能立马发现它的不同:
厚实的肉块咬起来很满足,肉质也比牛肉鸡肉更滑嫩,咀嚼过程中丰盈的肉汁逐渐析出,刚吃完就不自觉想拿起下一串。
其他关于驴的菜式也都可圈可点。
驴肉饺子、姜葱炒驴皮、支竹驴腩煲……总之驴身上的任何部位都可以施以不同的烹饪技法,变为餐桌上的佳肴。
如果想在离岛前为朋友带上一份特产,在码头附近售卖的军粮和海鲜虾酱或许是个好选择。
旁边「素猫·豆腐」出品的素食也是健康可口。
其中浓醇的豆浆冰淇淋不仅是孩子们最爱的放学零食,也是每个离岛的游客都会带走的美味。
用美食作为收尾,这段旅程就算正式结束了。
夜晚码头有了星星灯火的点缀,虽不流光溢彩,却也不显得寂寥。
和白天船上很多居民都低头玩手机不同,夜晚很多人则会将视线移向更广阔的江面,安静地享受这抹温柔的夜色。
随后渡轮抵达对岸,船员熟练地固定好船的位置,整个船舱又开始热闹起来。
鞋底踩踏地板的脆响,自行车链条滚动的声音,所有人都响起「归家的信号」,也钻进了属于他们的万家灯火。
撰文:准备把冬天衣服收起来的小马
编辑:周末总是醒很早起很晚的巴宝李
摄影:学会做日式煎饺的小涛
设计:拥有一头乌黑亮丽头发的小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