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内厝镇北部多高丘陵,境内有海拔515.5米的妙高山,云开雾卷,群峰列秀。在山坳里,坐落着一个幽静美丽的小村庄,名为锄山村,是厦门市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抗战时期,这里曾经建立了党支部,组建了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锄山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他们穿梭于山林之间,活跃在马巷地区,查缉日货,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一系列斗争,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抗日救亡英雄赞歌。
春暖花开的3月,由厦门市委宣传部指导,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与厦门日报社主办的“踏寻厦门红色足迹”活动走进锄山村,16位来自厦门日报小记者团的小学生,实地探寻锄山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感人故事。
【现场】
烈士后代
讲述锄山英烈传
驱车半个多小时,穿过蜿蜒崎岖的盘山路,终于到达锄山村。从村委会前面的大埕下车,漫步在水泥村道上,微风伴随着泥土的芬芳迎面吹来,一幅“悠然锄山”的美丽乡村画卷顿时在小记者们眼前铺展开来。
锄山村的参天古树。(国贸文旅 供图)
沿着潺潺流水的村中小溪,小记者们来到锄山乡村党校。和煦的阳光、湛蓝的天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各色三角梅绚丽绽放。聚落式的古厝,平改坡的新楼掩映在繁花绿树中。就在这不起眼的一砖一石背后,隐藏着一段锄山儿女用鲜血与生命写下的抗日救亡英雄史。
1937年至1945年金门、厦门沦陷期间,中共厦门工委在同安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锄山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以“竹篙楼”为活动据点,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斗争,涌现出宋公铺、宋代、宋温、苏深渊等四位抗日烈士,留下了许多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
“清乾隆年间,这个村的大户宋国龙,请人在溪畔建造一座两层四合院,作为家族祭祀堂。泉州府赐匾予宋国龙的次子宋永述为‘耆英’。一旁的两层古楼,则是宋公铺、宋代、苏深渊的先祖宋文初于嘉庆年间所建,俗称‘竹篙楼’。”小记者们边环顾,边听讲解员宋秋霞讲述“竹篙楼”的来历。
锄山乡村党校和竹篙楼。
为保留宋永述故居,村委会沿用早期布局及旧墙体,修旧如旧,建立内厝乡村党校,还设立了锄山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暨内厝革命老区史迹馆,使之成为培训农村基层党员的阵地。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小记者们参观了“党校学习厅”“内厝革命老区史迹馆”等,并聆听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离休教师、抗日烈士宋代的儿子宋旭明,讲述锄山村的抗日斗争史。他说,80多年前,内厝镇的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经过不懈奋斗,在这一片红土地上繁衍出了革命老区精神和“泥土精神”。宋老师的讲述不仅小记者听得入神,也吸引了同行的家长们。
“宋老师,您为何选择在退休后整理锄山历史?”“为什么锄山村会成为抗日武装斗争据点?”……面对小记者一个接一个的提问,宋旭明逐一耐心回答。他告诉小记者,身为抗日烈士后代,有责任与义务将这段发生在自己家乡、身边人的故事整理出来,“这既是对家族先烈的慰藉,也让外界对锄山村有更多的了解。”
据介绍,“竹篙楼”今年将启动修复计划。宋旭明高兴地说:“这下,锄山英烈的事迹一定能够为更多的人知晓,更好地流传下去。”
锄山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曾以“竹篙楼”为活动据点。
锄山村全貌。
【讲述】
英雄鲜血洒热土 锄山花开别样红
今年81岁的宋旭明,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坐在党校教室里讲课了。他曾是翔安一中政治教师,如今,更像一位 “扫地僧”。自2000年离休以来,他就回到家乡内厝锄山村,挖掘整理锄山地下抗日武装斗争始末等文献资料,潜心著学,为《锄山英烈传》的编写提供了许多故事。
锄山的乡村党校开办以来,住在校舍旁的宋旭明总是闲不住,时常去给村民免费上课,讲述锄山村那段红色历史,还经常发挥余热帮助打理卫生。作为锄山红色记忆的传承人,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呼他“宋老师”。
“在抗日战争中,有许许多多像我四叔和我父亲一样的革命先辈,他们用血肉之躯,保住了许许多多的‘竹篙楼’。”宋旭明口中的四叔,是爱国青年宋公铺;宋旭明的父亲,是宋公铺的哥哥宋代。
成立锄山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达400多人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保家卫国的抗日呼声也蔓延到了这个宁静的小山村里。”宋旭明说,中共南同支部看中锄山地势险要,又地处南同边界山区,便于躲藏,遂派马巷党小组组长黄永妙联络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隐蔽下来的党员宋公铺,建立了锄山党组织。他的三哥宋代、五弟宋鑫及邻居宋温也秘密加入。为了有效开展地下活动,同年11月,成立了锄山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达400多人,是抗战时期中共厦门工委在同安的一支武装力量,准备在日军进占同安时开展游击斗争,同时还组织了一支20多人的侦缉队,深入沿海一带侦缉走私日货进口、私运粮油资敌的走私船,曾在塘厝港截获一艘运载鲢鱼的走私船。
不过,由于国民党当局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不愿意看到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抗日武装蓬勃发展,锄山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除了要对日本侵略者作战之外,还要面临国民党顽固派反共侦缉队的威胁。先锋队不得不为了自身的存续,在夹缝中进行着艰苦的斗争。
国民党小盈岭哨所扼守南同交界处,名义上是观测日军飞机入侵大陆的情况,实际上是监视、侦察闽中地下党是否把活动区域扩展到同安的“眼睛”。锄山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经过周密的计划,于1938年底奇袭了小盈岭哨所,收缴了该所的武器。国民党马巷镇长谢昌涛助纣为虐,疯狂地与共产党为敌,平时胡作非为,民愤极大。锄山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通过内线配合,攻进马巷镇公所,击毙镇公所侦缉队副队长余本份。这次行动虽因谢昌涛不在镇公所,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也震慑了同安国民党反动当局,振奋了民心。
前仆后继取义成仁 抗敌精神永不熄灭
然而,锄山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这一系列行动,却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疯狂报复。1940年12月,马巷反共侦缉队趁宋公铺和妻子杨碧补办婚礼时夜袭宋宅,宋公铺在突围中壮烈牺牲。敌人凶残地砍下宋公铺的头颅,悬挂在马巷大宫口电线杆顶示众三天。黄永妙的母亲李蓉出资雇人取下头颅,交杨碧带回锄山,缝合尸首安葬。接着,宋代、宋温等先锋队骨干也相继被捕遇害。
血腥的镇压,并没有吓倒英勇的共产党人。1941年8月,在黄永妙的介绍下,共产党员苏深渊来到锄山村,以沙溪小学校长为掩护,接替宋公铺担任锄山党支部书记,继续领导抗敌斗争。
1945年8月,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纵队出动保二团、保九团各两个中队和晋江、南安、同安、安溪四县自卫队等各路武装,按照名单拘拿锄山地下党员和先锋队员,但名单上的人多已“逃匿无踪”。8月20日,苏深渊在南安水头被捕,后在泉州被敌杀害。随着几位重要领导人相继牺牲,锄山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被冲散。
但是,先锋队勇士们用热血铸就的精神没有因此消逝。1947年1月,中共闽中南同工委派林文庆、黄竹禄、陈火把等人到锄山组建党小组,继续坚持地下活动,发展一批本村的新党员,壮大革命力量,直到同安解放。
在同安抗日史册上,这支先锋队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革命先辈们虽然牺牲了,但竹篙楼还在,家就还在,保家卫国、不怕强权的精神就在。”宋旭明向小记者们讲述的语调铿锵有力。
【传承】
国贸控股发挥国企担当
红色党建引领山乡巨变
作为革命老区,又是内厝镇的高山村落,锄山村是厦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之一。近年来,锄山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锄山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秀乡村景观,独辟农创文旅蹊径,带动村民致富,成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这个高山村落赢来了山乡巨变。
2015年,锄山村将“悠然锄山”休闲旅游乡村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青少年锄山拓展基地作为村庄总体定位。2018年,厦门国贸控股集团与翔安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锄山村资源开发与产业升级,走出了一条“红色党建”与“绿色乡建”的道路。
锄山村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就业的热潮,为小记者讲解的宋秋霞就是其中一位。“以前在集美当小学老师,看到家乡的变化,我决定回来。”宋秋霞说,乡村党校讲解员的身份,让她觉得很自豪,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为了让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永续,国贸控股集团旗下的国贸文旅公司发挥国企担当,深入挖掘锄山红色文化。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乡村党校接待了百余组团队客人参观学习,帮助村民销售了1000多斤的菊花和蜂蜜以及各种农副产品,创收近20万元。
如今的锄山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旅游拉动,广植观光农作物,美丽乡村建设硕果累累,村民们愉悦享受着全新的世外桃源生活,乡村党校门前的楹联“乡村振兴同奔新时代,农创文旅共走致富路”,正是锄山发展最好的诠释。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贸文旅公司依托锄山丰富的红色资源与历史人文,开展“百年初心·建党100周年专题系列”活动,将陆续推出 “抗日战争史迹馆”参观、“一封鸡毛信”闯关、“百年初心路”登高、“香草园农作”体验、“建党100周年专题”写生摄影等活动,全方位展现悠然锄山的美丽诗篇,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进一步了解历史,点亮传承革命精神的星星之火。
(文/记者 陈 冬 许舒昕 通讯员 彭炳华 李小玲 图/记者 张江毅 实习生 杨进福(除署名外))
【小记者感言】
小记者聆听宋旭明讲课。(本报记者 王 坚 摄)
讲解员为小记者介绍历史故事。
江凌子(火炬学校五年1班)
共产党员信念朴素而崇高
参观了锄山党校学习厅、抗日战争史迹馆,观看锄山推介视频,听革命后代宋旭明老师讲课,了解了共产党的地下武装和他们身上的“泥土精神”——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这是共产党员的信念,朴素而崇高,铺就了中华民族光明的未来。
叶钰琳(滨东小学四年4班)
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
当年过八十的宋旭明老师生动地为我们讲述了日寇全面侵华时期,锄山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成立并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后,我感受到革命先烈不辱使命、万众一心的革命精神。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当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谭若曦(槟榔小学四年3班)
锄山的美源于历史的根
石墙红瓦,斑驳的牌匾,一幅幅刻划着英雄事迹的浮雕……让我们走进历史。这是一片热土,革命的薪火代代相传,无论反抗白色恐怖还是争取民族独立,她都是我们身边的丰碑。在新时期,锄山响应国家号召,发展经济护佑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最美乡村的康庄大道。锄山的美,在蓝天白云,在悠然淳厚,在历史的根!
来源:台海网、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