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2016年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落成启用,为给“中国天眼”运行营造宁静的电磁波环境,平塘县多措并举,积极引导全民参与,共护“中国天眼”安全运行。
“保护办法和条例里面,就是说来到天文小镇,所有的访客要去参观‘中国天眼’,身上所有的电子设备,包括打火机都要寄存……”
工作人员向访客宣传保护条例
近日,随着疫情低风险地区游客限制逐步取消,“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迎来了访客小高峰,为了让广大访客积极参与“中国天眼”运行保护,科普基地运营方平塘三天公司通过发放“一法一条例”宣传册、口头宣传等方式,积极向广大访客宣传平塘对“中国天眼”的各项保护措施。
“来到咱们天文小镇的访客,我们都会对他们发放《贵州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保护办法》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册,引导广大访客支持和配合‘中国天眼’保护工作。”平塘三天公司工作人员陶陆向记者介绍道。
工作人员向访客宣传保护条例
通过宣传,广大访客对中央、省、州、县关于保护“中国天眼”的重要指示及相关法律法规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对平塘保护“中国天眼”的做法都非常支持。
“作为我们访客,肯定是要支持射电望远镜的保护办法,因为现在‘中国天眼’是世界之最,是我们国家射电天文界的骄傲,我们有义务配合国家和地方,把出台的保护办法自觉遵守好,才能够使‘中国天眼’发挥好作用。”访客何学超说道。
“保护‘中国天眼’不仅是地方政府的责任,还需要我们每一个访客、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我们‘中国天眼’的正常运行。”访客苏勋强向记者说道。
漂亮的马鞍社区
在平塘三天公司的持续宣传下,截止目前,前往“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的广大访客积极支持和遵守“一法一条例”,形成了地方政府、群众、外地访客共同保护“中国天眼”的良好氛围。
“‘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现在迎来了很多的访客参观,通过我们对保护办法、保护条例的宣传,来到这边的访客也都作出积极的回应,而且也是十分支持的。”陶陆说道。
平塘在推动全民参与保护“中国天眼”工作中,针对居住在5公里核心区的群众,采取集中搬迁方式,降低核心区群众生产生活对“中国天眼”安全运行带来的影响。
春风送爽千山翠,瑞气迎临万象新。从天文小镇驱车前往“中国天眼”台址,一路行进,道路两旁花飘香,远山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在三年前,同是一条路,却是不同的景,当时道路两旁房屋林立,人声鼎沸,车流不息。
2018年,为了保护好“中国天眼”,平塘县启动克度镇航龙村播进、牛角、抹茫三个组的移民搬迁工作,仅用了1个多月,涉及的358户群众就完成了整体搬迁,并覆土复绿。
刘玉林带孙子看望老宅
曾经居住在抹茫组的村民刘玉林,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领着小孙女回到老家,看看以前熟悉的山水,让孩子记住老家的原址。
“与以前相比变化大了,以前这些都全部是房子,现在全部变成绿化了。我家原先就是住在这里,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五、六代人了,连我家小孙孙都是在这里出生的,现在小孙孙都上幼儿园了,我们隔段时间都带她们过来老家这边看一下,让她们知道我们以前是住在这里的。”刘玉林感慨地说道。
搬迁到克度镇马鞍社区的刘玉林
看着焕然一新的旧址,已经搬迁到克度集镇马鞍社区居住的刘玉林很是感慨,当初他们为了响应政府服务“中国天眼”的号召,搬迁到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生活,虽然有些不适应,但还是克服了困难。
“我们是支持这个大国工程的,搬迁当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我们都尽力的克服了,现在搬到集镇也很好,孩子就学近、就医也近、赶集也近,也方便找事做,什么都好。”刘玉林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为给“中国天眼”安全运行提供绝对的保障,平塘县已对1410户群众进行集中搬迁,涉及2个镇7个村。
在广大干部的努力和群众的积极支持下,目前,“中国天眼”安全运行得到了切实保障,平塘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中国天眼”的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