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罗滩村共四口老井,村东头两口,村西头一口,村中间(我家门前)一口。全在路南边,均为方口井,井口用青条石砌成,周围有青石板平铺为井台。井身为手工烧制的弧面蓝砖砌成圆筒形,井壁湿滑并布满青苔。井底有水眼,水眼据老年人说是用竹竿掏空栽入地下的。井深大约八九米深,全是人工挖掘砌成。这四口水井可供全村人的洗衣、做饭、积肥和饲养牲口使用。
井口没有取水用的辘轳,村民全是用井绳打水,井绳就是在麻绳的一端系上结实的树叉,用井绳打水可是一门技术活,首先把水桶向下放,在挨着水面的时候开始左右轻轻的摆动,感觉力度适合的时候猛的一摆,水桶口向下“咕咚”一声,顺势向上一提井绳,满满的一桶清水就打满了。但是经验不足的人打水就容易闹笑话,水桶摆不好,容易脱钩。如果是打满水的水桶就会沉到井底,打不满的水桶就会歪着漂浮在水面上。漂着的水桶可以用井绳系上扁担,用扁担上的铁钩可以慢慢勾上来。所以技术不好的村民就用细钢筋制作成保险扣,这样不易脱钩。想把沉到井底的水桶捞出来挺费劲,要用绳子系上“抓钩”,放到井里凭感觉慢慢勾,有时候感觉挨到水桶了就是勾不住。终极办法就要用绳子拴着小孩子的腰慢慢放到井里,在水里慢慢摸,井水很凉,也怕孩子缺氧,能摸到水桶就要马上把孩子拽上来。不敢停留。
在村民集中取水的时候,可看见清澈的井水从井眼里源源不断的涌出来。村民打满两桶水后,就用扁担挑起来“嘎吱,嘎吱”的挑回家倒进水缸里。从井台到各家各户的路上留下一条条的水痕。
井台也是夏季晚饭后乘凉的好去处,每到晚饭后,就近的住户就会自发的来到井边,坐在井台的石板上,摇着蒲扇,聊着家长里短的闲话。孩子们会在大人的身边铺上草席,平躺看着满天星辰,享受着井口冒出来的些许凉气,听着老人的喃喃细语,不知不觉已进入梦乡。
时光荏苒,老井日复一日的滋养了几代人。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村民开始追求更卫生的饮用水。老井避免不了会有树叶、秸秆等杂物飘进来,就兴起来用压水井、提水井、机井取水。时过境迁,如今老井已不复存在。扁担、井绳也被遗忘在了某个角落,水井也成为了几代人的回忆。现在村民早已用上安全的自来水,有空调纳凉。有文化广场和健身器材,有广场舞。文化娱乐多种多样。怀念小时候的宁静,也享受着如今小康生活带来的的安逸和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