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老子论坛丨康洁:黄河文化与老子思想

旅游 东方网 2021-03-30 14:22

原标题:2021老子论坛丨康洁:黄河文化与老子思想

编者按: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鹿邑老子故里等为核心的“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成为河南省打造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327日(农历二月十五),老子2592周年诞辰纪念日之际,“2021中国·鹿邑老子文化论坛”在老子诞生地鹿邑县的老子学院举行。

本届论坛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周口市人民政府主办,鹿邑县人民政府、老子学院承办,景域驴妈妈集团、东方网·东方智库协办。论坛为期两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黄河文化视野中“老子思想”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老子文化”、老庄元典文旅格局中的“老子IP、中国之治背后的“老子智慧”等主题展开探讨,席间观点精彩纷呈,条分缕析、启人深思。

以下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康洁在主论坛所作的主旨演讲。

(图片说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康洁作主旨演讲)

前几天在美国安克雷奇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刚刚结束,在会谈中,面对美国人的傲慢和霸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开场白强硬表态,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形象,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自信自立的新姿态。

这两天,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三星堆在1986年考古发现之后,又一次出土了大量震惊世界的、甚至改变人们认知的文物。这些文物背后的未解之谜等待专家破解,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折射了先民们非凡的智慧,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之所以新时代的中国越来越自信,其根源就在于我们绵延不断的中国文化,而中国文化的根和魂,就是黄河文化。而黄河文化中一颗最璀璨耀眼的明珠就是《道德经》。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一下我对黄河文化和道德经的理解和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视察时说,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厚重的文化,形象地说,“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并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根源性:黄河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无论是口头相传的史前文明,还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经考古研究发现,黄帝创业活动的重点地区即今天灵宝的西坡一直、“禹都阳城”即今天登封王城岗城址、“夏启之居”即今天新密的新砦遗址、夏代中晚期都城即今天的偃师二里头遗址,证明了由黄帝开始的五千年文明史,起点就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中国第一个国家夏出现并发展在为“天下之中”的中原地区,所以“中国”就成为我们国家的称谓。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历史有多长,黄河文化就有多长,河南历史就有多长。

二是原创性:黄河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开创作用。《易经》、《道德经》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独特发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黄帝都"有熊"置百官和李斯提出的郡县制,确立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模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张衡的浑天仪,都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是包容性:黄河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考古人员发现,20万年前南北文化在中原一带交汇。进入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文化融合更为深化。如中原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就是东夷的海岱民族和中原民族交往、融合的结果;郑州大河村遗址中出土的一些富有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的陶器,说明黄河文化在那时就开始融合发展。胡服、胡乐、胡舞、胡人食品在汉唐间传入中原,都融入黄河文化之中。世界其他地区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传入中国,也被我们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纳。

四是开放性:黄河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集中表现在:一是辐射各地。如岭南文化、闽台文化以及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来源于黄河文化。唐代的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就极大地影响了潮汕文化。二是化民成俗。黄河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礼仪规范常常被统治者编成统一的范本,推广到社会及家庭教育的逐个环节,从而实现了"万里同风"的社会效果。三是远播异域。秦汉以来,黄河文化主要是通过陆路交通向东向西广泛传播,不仅影响了朝鲜、日本的古代文明,而且开辟了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扶桑等历史记载,都书写了黄河文化传播的壮丽画卷。

五是基础性:黄河文化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处于主体、主干的地位。黄河文化的核心思想,如"大同"、"和合",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其宣扬的价值观,如礼义廉耻、仁爱忠信,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黄河流域的重大民俗活动,如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活动。

二、《道德经》是黄河文化桂冠上的一颗明珠

《道德经》是黄河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哲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短短五千言,构造出了一个关于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是对黄河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各种智慧的概括和总结,其中所蕴含的哲学、自然、农业、医学、生态、宗教、礼仪等思想是黄河文化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军事、文学、艺术乃至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讨和发掘《道德经》所蕴含的精神宝库,对于坚守文化自信、发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阐释道德经的维度有很多,我想从道德经代表的一些精神文化特质角度来尝试分析一下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世界四大古文明中的其余三个,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它们古代的文字、文化和价值观等文化的基本元素没有流传下来,造成了它们文化的中断。而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从5000年前到现在一直在传承和发展,和《道德经》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基因是分不开的。

一是尊重规律。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现着辩证的发展观,这在《道德经》里体现的极为明显。《道德经》强调的“道”,一定程度上就是我们说的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像水一样,会一直源源不断的向前移动,不是静止不变的,就算是滴水,时间久了也会穿石。所以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而应该是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同时这种发展是合乎规律的发展,是有自身的遵循道理的,不是平白无故的变化。道德经强调的“无为而治”不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不去破坏,也可以认为是顺其自然,体现的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只有顺乎自然的发展,在自然里面生存才是大道。

二是辩证思想。《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满意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系统揭示出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的,如有无、美丑、动静、阴阳、刚柔、强弱、正反等,又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充分认识到事物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正常的可以转化为反常。教谕我们观察事物不能流于表面,思考问题不能出于单面,事物都是从“无”开始的,到“有”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者发展的过程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才行,不能用单一的眼光看待,在进步的同时,也会伴有阻挠的一些力量,这也可以用毛泽东的一句经典名言来表现: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曲折。终归会达到那个目标,但往往路上会遇到很多的艰难险阻。

三是兼收并蓄。《道德经》讲:“江河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江海就是因为处于低的位置,所以百川都归附于它,成为百川之王。中国也是一样,虽然经历了历史上的五胡乱华,蒙古和满清入主中原等重大的动乱,但中华文化反而把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容纳吸收进来。中华文化在历史上还吸纳了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化,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等等,使中华文化在兼容吸收外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四是共赢思想。《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得的也越多。与别国交往时能够做到双方都得到利益,自然就减少了互相间的矛盾。这就造成了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挫折,比其它三个古文明少很多。中国2500多年前的老子思想中就有这样的互利共赢思想。现在的中国仍然以中国传统的互利共赢思想为外交原则,以互利共赢为原则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图片说明:2021中国·鹿邑老子文化论坛主旨演讲现场)

三、《道德经》的现代意义

一是“道法自然”的遵道贵和精神。《道德经•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事物顺乎其本性、自然而然地发展;老子认为,只有“法自然”和“无为而无不为”才能化生万物,使万物和谐发展,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自然秩序。今天,我们要大胆借鉴老子的“道法自然”的遵道贵和精神,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出发,积极探索、勇于发现、严于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胜利完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少私寡欲”的淡泊名利精神。“少私寡欲”一语出自《道德经•十九章》,也即淡泊名利。老子认为,“名”是虚的,有道者从不求名,对人们过分逐“利”也是非常反对的。他告诫人们:“咎莫大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现实生活中,对于人们尤其是党员干部有着极强的警示意义。

三是“柔弱胜刚强”的坚韧不拔精神。道德经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易之。”老子认为柔弱之物是可以战胜刚强之物的,在困难、挫折面前,要能够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愈挫愈奋、愈挫愈勇、愈挫愈进,具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西方一些国家不断对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领域全面施压。尤其是美国新任政府组成后,勾结其盟友强化所谓的“反华联盟”,斗争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借鉴老子的“柔弱胜刚强”的坚韧不拔精神,使广大人民鉴定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四是“兵者不祥之器”的爱好和平精神。“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老子把战争看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手段,把是否爱好和平当作区分“有道”和“无道”的重要标准。对比中美两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奉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发展战略,美国却在世界各地不断发动战争,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等……在美国四处充当世界警察,不断发动战争的时期,中国奉行和平崛起的发展路线,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强力量。

五、“以百姓心为心”的博爱大众精神。《道德经》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明的统治者不要有自己的成见,而应以百姓的心思为心思,即要博爱大众。他从反面告诫统治者,若不爱惜大众,必然会遭到大众的反抗,统治者自身的统治也难以为继。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后来,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以及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和老子的“以百姓心为心”一样,本旨都是提倡对大众的关爱。近年来,我党持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也正是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六、“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无私奉献精神。“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认为,高尚的品德是一种像水那样造福万物而又不与万物争利的思想境界,是一种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自我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它强调奉献而不求索取,强调付出而不求回报,强调为天下造福而不求一己之私利。从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知乐而乐”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都是“善利万物而不争”精神的具体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应学《道德经》,精进为民。”《道德经》中所蕴含的“天道自然、人道守中、治道无为”哲学思想,不但适用于当代中国社会,在全世界也有极大的推广价值。讲好“黄河故事”,研究推广《道德经》,能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世界,构筑全球思想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编者按: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鹿邑老子故里等为核心的“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成为河南省打造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327日(农历二月十五),老子2592周年诞辰纪念日之际,“2021中国·鹿邑老子文化论坛”在老子诞生地鹿邑县的老子学院举行。

本届论坛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周口市人民政府主办,鹿邑县人民政府、老子学院承办,景域驴妈妈集团、东方网·东方智库协办。论坛为期两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黄河文化视野中“老子思想”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老子文化”、老庄元典文旅格局中的“老子IP、中国之治背后的“老子智慧”等主题展开探讨,席间观点精彩纷呈,条分缕析、启人深思。

以下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康洁在主论坛所作的主旨演讲。

(图片说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康洁作主旨演讲)

前几天在美国安克雷奇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刚刚结束,在会谈中,面对美国人的傲慢和霸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开场白强硬表态,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形象,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自信自立的新姿态。

这两天,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三星堆在1986年考古发现之后,又一次出土了大量震惊世界的、甚至改变人们认知的文物。这些文物背后的未解之谜等待专家破解,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折射了先民们非凡的智慧,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之所以新时代的中国越来越自信,其根源就在于我们绵延不断的中国文化,而中国文化的根和魂,就是黄河文化。而黄河文化中一颗最璀璨耀眼的明珠就是《道德经》。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一下我对黄河文化和道德经的理解和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视察时说,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厚重的文化,形象地说,“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并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根源性:黄河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无论是口头相传的史前文明,还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经考古研究发现,黄帝创业活动的重点地区即今天灵宝的西坡一直、“禹都阳城”即今天登封王城岗城址、“夏启之居”即今天新密的新砦遗址、夏代中晚期都城即今天的偃师二里头遗址,证明了由黄帝开始的五千年文明史,起点就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中国第一个国家夏出现并发展在为“天下之中”的中原地区,所以“中国”就成为我们国家的称谓。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历史有多长,黄河文化就有多长,河南历史就有多长。

二是原创性:黄河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开创作用。《易经》、《道德经》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独特发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黄帝都"有熊"置百官和李斯提出的郡县制,确立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模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张衡的浑天仪,都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是包容性:黄河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考古人员发现,20万年前南北文化在中原一带交汇。进入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文化融合更为深化。如中原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就是东夷的海岱民族和中原民族交往、融合的结果;郑州大河村遗址中出土的一些富有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的陶器,说明黄河文化在那时就开始融合发展。胡服、胡乐、胡舞、胡人食品在汉唐间传入中原,都融入黄河文化之中。世界其他地区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传入中国,也被我们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纳。

四是开放性:黄河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集中表现在:一是辐射各地。如岭南文化、闽台文化以及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来源于黄河文化。唐代的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就极大地影响了潮汕文化。二是化民成俗。黄河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礼仪规范常常被统治者编成统一的范本,推广到社会及家庭教育的逐个环节,从而实现了"万里同风"的社会效果。三是远播异域。秦汉以来,黄河文化主要是通过陆路交通向东向西广泛传播,不仅影响了朝鲜、日本的古代文明,而且开辟了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扶桑等历史记载,都书写了黄河文化传播的壮丽画卷。

五是基础性:黄河文化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处于主体、主干的地位。黄河文化的核心思想,如"大同"、"和合",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其宣扬的价值观,如礼义廉耻、仁爱忠信,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黄河流域的重大民俗活动,如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活动。

二、《道德经》是黄河文化桂冠上的一颗明珠

《道德经》是黄河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哲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短短五千言,构造出了一个关于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是对黄河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各种智慧的概括和总结,其中所蕴含的哲学、自然、农业、医学、生态、宗教、礼仪等思想是黄河文化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军事、文学、艺术乃至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讨和发掘《道德经》所蕴含的精神宝库,对于坚守文化自信、发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阐释道德经的维度有很多,我想从道德经代表的一些精神文化特质角度来尝试分析一下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世界四大古文明中的其余三个,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它们古代的文字、文化和价值观等文化的基本元素没有流传下来,造成了它们文化的中断。而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从5000年前到现在一直在传承和发展,和《道德经》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基因是分不开的。

一是尊重规律。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现着辩证的发展观,这在《道德经》里体现的极为明显。《道德经》强调的“道”,一定程度上就是我们说的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像水一样,会一直源源不断的向前移动,不是静止不变的,就算是滴水,时间久了也会穿石。所以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而应该是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同时这种发展是合乎规律的发展,是有自身的遵循道理的,不是平白无故的变化。道德经强调的“无为而治”不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不去破坏,也可以认为是顺其自然,体现的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只有顺乎自然的发展,在自然里面生存才是大道。

二是辩证思想。《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满意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系统揭示出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的,如有无、美丑、动静、阴阳、刚柔、强弱、正反等,又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充分认识到事物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正常的可以转化为反常。教谕我们观察事物不能流于表面,思考问题不能出于单面,事物都是从“无”开始的,到“有”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者发展的过程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才行,不能用单一的眼光看待,在进步的同时,也会伴有阻挠的一些力量,这也可以用毛泽东的一句经典名言来表现: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曲折。终归会达到那个目标,但往往路上会遇到很多的艰难险阻。

三是兼收并蓄。《道德经》讲:“江河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江海就是因为处于低的位置,所以百川都归附于它,成为百川之王。中国也是一样,虽然经历了历史上的五胡乱华,蒙古和满清入主中原等重大的动乱,但中华文化反而把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容纳吸收进来。中华文化在历史上还吸纳了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化,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等等,使中华文化在兼容吸收外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四是共赢思想。《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得的也越多。与别国交往时能够做到双方都得到利益,自然就减少了互相间的矛盾。这就造成了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挫折,比其它三个古文明少很多。中国2500多年前的老子思想中就有这样的互利共赢思想。现在的中国仍然以中国传统的互利共赢思想为外交原则,以互利共赢为原则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图片说明:2021中国·鹿邑老子文化论坛主旨演讲现场)

三、《道德经》的现代意义

一是“道法自然”的遵道贵和精神。《道德经•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事物顺乎其本性、自然而然地发展;老子认为,只有“法自然”和“无为而无不为”才能化生万物,使万物和谐发展,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自然秩序。今天,我们要大胆借鉴老子的“道法自然”的遵道贵和精神,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出发,积极探索、勇于发现、严于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胜利完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少私寡欲”的淡泊名利精神。“少私寡欲”一语出自《道德经•十九章》,也即淡泊名利。老子认为,“名”是虚的,有道者从不求名,对人们过分逐“利”也是非常反对的。他告诫人们:“咎莫大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现实生活中,对于人们尤其是党员干部有着极强的警示意义。

三是“柔弱胜刚强”的坚韧不拔精神。道德经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易之。”老子认为柔弱之物是可以战胜刚强之物的,在困难、挫折面前,要能够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愈挫愈奋、愈挫愈勇、愈挫愈进,具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西方一些国家不断对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领域全面施压。尤其是美国新任政府组成后,勾结其盟友强化所谓的“反华联盟”,斗争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借鉴老子的“柔弱胜刚强”的坚韧不拔精神,使广大人民鉴定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四是“兵者不祥之器”的爱好和平精神。“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老子把战争看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手段,把是否爱好和平当作区分“有道”和“无道”的重要标准。对比中美两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奉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发展战略,美国却在世界各地不断发动战争,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等……在美国四处充当世界警察,不断发动战争的时期,中国奉行和平崛起的发展路线,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强力量。

五、“以百姓心为心”的博爱大众精神。《道德经》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明的统治者不要有自己的成见,而应以百姓的心思为心思,即要博爱大众。他从反面告诫统治者,若不爱惜大众,必然会遭到大众的反抗,统治者自身的统治也难以为继。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后来,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以及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和老子的“以百姓心为心”一样,本旨都是提倡对大众的关爱。近年来,我党持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也正是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六、“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无私奉献精神。“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认为,高尚的品德是一种像水那样造福万物而又不与万物争利的思想境界,是一种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自我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它强调奉献而不求索取,强调付出而不求回报,强调为天下造福而不求一己之私利。从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知乐而乐”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都是“善利万物而不争”精神的具体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应学《道德经》,精进为民。”《道德经》中所蕴含的“天道自然、人道守中、治道无为”哲学思想,不但适用于当代中国社会,在全世界也有极大的推广价值。讲好“黄河故事”,研究推广《道德经》,能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世界,构筑全球思想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

红遍全球的莱茵阳光Vipp可移动房屋 不是VIP 是VIPP

快装天下
今天 11:58

南翔老街商铺真的是一铺难求???

南翔老街商铺真的是一铺难求??? 南翔老街商铺真的是一铺难求??? 南翔老街商铺真的是一铺难求???
趣读生活
今天 11:56

黑龙江首趟省内游专列开行

央广网
今天 11:55

2021成都文旅春季营销活动启动

央广网
今天 11:55

6万株郁金香已盛放!嘉定这片“小荷兰” 景观,你看过了吗?

6万株郁金香已盛放!嘉定这片“小荷兰” 景观,你看过了吗? 6万株郁金香已盛放!嘉定这片“小荷兰” 景观,你看过了吗? 6万株郁金香已盛放!嘉定这片“小荷兰” 景观,你看过了吗?
周到上海
今天 11:54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
一水无尘
今天 11:53

踏青正当时

踏青正当时 踏青正当时 踏青正当时
千龙网
今天 11:53

牦牛创收,旅游扶贫,英国小哥探访白牦牛之乡

千龙网
今天 11:52

【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一颗“致富果”如何诞生?

【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一颗“致富果”如何诞生? 【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一颗“致富果”如何诞生? 【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一颗“致富果”如何诞生?
千龙网
今天 11:52

平时5分钟的车程开了两小时!你,还堵在路上吗?

平时5分钟的车程开了两小时!你,还堵在路上吗? 平时5分钟的车程开了两小时!你,还堵在路上吗? 平时5分钟的车程开了两小时!你,还堵在路上吗?
佛山电视台
今天 11:51

江南古镇焕发新颜 重现千年“小上海”繁华图景

江南古镇焕发新颜 重现千年“小上海”繁华图景 江南古镇焕发新颜 重现千年“小上海”繁华图景 江南古镇焕发新颜 重现千年“小上海”繁华图景
中国新闻网
今天 11:50

“小酒馆”海伦司,是如何支撑起上市的“大生意”?

“小酒馆”海伦司,是如何支撑起上市的“大生意”? “小酒馆”海伦司,是如何支撑起上市的“大生意”? “小酒馆”海伦司,是如何支撑起上市的“大生意”?
松果财经
今天 11:47

经济访谈“大人物” | 吉林省青年商务国际旅行社—由杰

经济访谈“大人物” | 吉林省青年商务国际旅行社—由杰 经济访谈“大人物” | 吉林省青年商务国际旅行社—由杰 经济访谈“大人物” | 吉林省青年商务国际旅行社—由杰
FM99.6长春经济广播
今天 11:43

【图集】清明小长假第一天 贵阳黔灵山公园聚人气

【图集】清明小长假第一天 贵阳黔灵山公园聚人气 【图集】清明小长假第一天 贵阳黔灵山公园聚人气 【图集】清明小长假第一天 贵阳黔灵山公园聚人气
贵阳网
今天 11:41

清明小长假出行,上海市疾控中心提醒你注意这7点

澎湃新闻
今天 11:40

走遍成都免费公园第61站:开启南方丝绸之路的大门,三河古场镇

自游的龙仔
今天 11:38

张洪泉;清明节现“补偿式返乡” 聊城更有看点

张洪泉;清明节现“补偿式返乡” 聊城更有看点 张洪泉;清明节现“补偿式返乡” 聊城更有看点 张洪泉;清明节现“补偿式返乡” 聊城更有看点
时评界评论
今天 11:37
安徽淮南:“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谋划开新局

安徽淮南:“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谋划开新局

文旅中国
今天 11:34

自驾线路,二连浩特一日游攻略

范塔克
今天 11:33

江苏常熟:江南看牡丹,相约常熟来

江苏常熟:江南看牡丹,相约常熟来 江苏常熟:江南看牡丹,相约常熟来 江苏常熟:江南看牡丹,相约常熟来
文旅中国
今天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