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全镇进入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乡村振兴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那么,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两会上,有委员表示,“广大乡村拥有非常丰富的民族工艺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使这些遗产得以活化,助力乡村文化产业的振兴,也留住乡愁。”另外“戏曲下基层进景区”“让文物活起来”“创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等等,这些有关文化传承的建议,也不时成为两会中铿锵有力的声音。
近年来,很多地区在保护、传承乡土技艺的同时,大力推动民族产品规模化发展,促进当地旅游开发、农民增收致富;我省临市的一个村精心创办农宅“红色小屋”,吹响乡村文化振兴号角;东南部分省市结合本地乡村特色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实现了水清、路畅、村美、人和乡村乡情相貌,在广大农村地区上,谱写了一曲决战脱贫攻坚的恢弘乐章,踏出了一条决胜全面小康的奋进之路。
子曰:“礼失而求诸野。”乡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就是留住中国文明的根。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规避“万村同貌”,避免文化建设“硬件化”“功利化”的倾向。总之,以传承创新为抓手,探索将文化发展融入乡村振兴,为致富奔小康持续“造血”才是应有之义。
宽城满族自治县亮甲台镇侯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