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风景区健身绿道建设迎合了体育强国思想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价值需求,满足了体育产业与体旅融合发展战略要求,实现了城乡体育均衡发展的诉求。本文提出了五种发展路径:(1)以人为本,增强体验感;(2)开展多种运动项目,提高利用率;(3)加强推广,智能化建设.(4)开放优惠条件,吸引体育赛事;(5)加强合作与管理,品牌化运营。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提出实施“体育+”行动,促进融合发展,鼓励体旅融合,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
在政府政策指引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迅速升温,将迎来体育旅游加速期,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大众旅游以及休闲户外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旅融合作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边界融合的一种新型产业业态,将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
风景区健身绿道便是体旅融合的产物,在体旅融合的背景下研究风景区健身绿道建设,既能丰富景区旅游内容、增加景区体育内涵,又能为健身绿道的发展提供旅游资源的支撑.
1 风景区健身绿道发展现状
绿道一词在1959年首次出现并被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威廉·怀特所用,之后在1987年首次被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Americans Outdoor)官方认可,将绿道定义为提供人们接近居住地的开放空间,连接乡村和城市空间并将其串联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在美国作家查尔斯·利特尔的著作《Greenways for American》里面也涉及到了绿道理念,这种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能够在小溪、风景道等区域投建人工建筑,从而开辟出宽敞的空间,这样能够供人们休息,最主要的是能够让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我国风景区健身绿道不仅是一条道路,还是能在发挥绿道原有功能的同时,兼顾体育锻炼、旅游休闲、文化传播等功能的健身综合体。
1.1 国内风景区健身绿道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健身绿道主要分布在城市之中或城区之间,在风景区内的健身绿道或串联若干景区的健身绿道相对较少,且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风景区内。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超过5万公里的城市绿道,在倡导绿色体育、全民健身、推动形成绿色健康生活风尚等方面作用凸显。城市绿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风景区绿道的建设步伐,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带来的优势效应也日益明显。
杭州市千岛湖景区健身绿道,曾被浙江省评为十佳运动休闲绿道.近年来,随着铁人三项赛、环千岛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自行车联赛等不同体育赛事在景区绿道的成功举办,千岛湖的运动休闲品牌日渐响亮;武汉市结合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建设百里东湖绿道,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马拉松赛在东湖绿道的成功举办,将武汉市绿道体育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哈尔滨太阳岛景区健身绿道,覆盖了太阳岛景区、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太阳岛银滩绿色休闲景区、哈尔滨群力外滩生态湿地、金河湾湿地植物园五大景区,并开发有骑行、健身走、慢跑、垂钓等多种运动项目。
表1为我国部分风景区健身绿道一览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风景区健身绿道多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内陆地区风景区健身绿道建设相对较少;运动项目的开发不够丰富,主要以骑行和慢跑为主.
表1 我国部分风景区健身绿道一览表
1.2 国外风景区健身绿道发展现状
早在19世纪美国就提出绿道理念,该理念逐渐被专家、学者研究认可,并得到广泛推广.美国蓝岭风景道就是其著名的景区绿道,风景道于1936年开工建设,沿途将北部的雪兰多国家公园与南部的大雾山国家公园连接起来,一路上全是景色优美的公园道和风景道.绿道开发的主要体育活动项目有自驾游、徒步、户外跑步、骑行、登山、漂流、皮划艇、游泳、钓鱼、野营、骑马、拓展运动等。此外,还有青少年户外体验教育、志愿者服务组织等项目。
德国最受欢迎的度假绿道,号称“浪漫之路”,毗邻阿尔卑斯山风景名胜区,绿道定期举办自行车赛、自行车周、钓鱼比赛、滑雪等活动,人们在健身的同时还能欣赏沿途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德国城镇。日本在绿道发展上也独具特色,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集,自然资源匮乏,这些制约因素反而造就了日本绿道设计的异常精巧,这些绿道往往都连接着若干风景名胜区和历史古迹,绿道的体育功能也都较为丰富。
国外风景区健身绿道在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发展迅速,普遍特点是绿道规划完善、体育项目丰富、保障服务到位,并能将若干景点串联成片,创造大旅游区,形成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和开发、运营、保障的良性循环,这对我国风景区健身绿道建设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
2 我国风景区健身绿道建设的战略意义2.1 迎合体育强国思想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价值需求
在物质文明丰富的初期,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生活上的富足与享受,但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达的今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与追求.近几年,广场舞、健身秧歌、健步走等大众健身项目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对健康的追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户外运动得到了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深入人心。
据《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户外运动参与用户包括学生、家庭用户、企业用户、户外爱好者、旅游用户和旅行社用户,其中16-45岁人群占比超过85%,一二线城市占比超过93%,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94%,是社会主流消费群体。
表2为我国2017年户外运动参与用户属性,从表中可以看出,26-35岁人群占41.1%,是户外运动的主力军;青少年人群参与率为23.2%,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风景区健身绿道的蓬勃发展,为户外运动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促进全民健身大发展,也对青少年体育的良好发展以及提高青少年身心素质方面起到了助推作用。
表2 户外运动参与用户属性表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国政府和人民积极应对,在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同时,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态势渐渐形成,健康将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风景区健身绿道综合体的建设便是承载在康旅文化之上,既迎合了时代主题,又推动了健康产业的发展,同时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渠道。
2.2 满足体育产业与体旅融合发展战略要求
近年来,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目前全球体育旅游产业的年均增长超过15%,国家旅游局的公开数据则显示中国体育旅游的市场更是远高于全球体育旅游市场的平均增速,高达30%-40%[8].据2019上半年数据显示,在美国、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体育产业占GDP的比例达3%到4%,而我国仅为1%。
在2019年底出台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量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能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还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体育旅游产业将进入快车道的发展模式.
健身绿道综合体借助体旅融合发展模式,优势互补,为体育产业的快速复苏提供新的突破口。人们在健身绿道进行体育锻炼与体育竞赛的同时,不仅欣赏了沿途的风景,也感受着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和景区文化,从而促进景区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景区知名度,而旅游业的更好发展,将会反哺体育产业,让景区绿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在景区中进行体育运动,不仅为景区增添新的旅游内容,也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进而推动了绿道体育的发展和体旅产业的快速融合,风景区健身绿道的建设将打造体旅融合的样板项目,为更多体旅融合项目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理念和可复制的模式。
2.3 实现城乡体育均衡发展的诉求
党的十九大后,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国家在建设体育强国的同时,也面临着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尤其是地域发展和城乡发展的失调.据调查,我国城镇比乡村拥有2倍多的体育场地面积,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90%分布在城镇,乡村体育公共服务严重不足。
我国大部分自然风景区分布在广大乡村地区,在风景区内或周边进行健身绿道建设,既能满足游客的体验感、促进当地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能让附近的村民获得了体育资源.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使用体育设施,在绿道周边还可以进行健身秧歌、广场舞等大众体育活动.这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体育文化生活,还将加强村民体育意识的形成,缓解城乡在体育事业发展上的失衡。
3 我国风景区健身绿道面临的困境3.1 缺乏战略部署和统一规划
目前,国内大多数风景区健身绿道处于“单打独斗”的境遇,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各相邻景区健身绿道“一盘棋”的思维.很难发挥各条健身绿道自身的特色,无法将景区健身绿道建设融入到当地地理、人文环境中,从而对地区内风景区健身绿道的发展造成阻力。
很多景区缺乏整体战略上的部署,健身绿道已经成为旅游的附属品,缺少对体育赛事的吸引力,没有充分发挥体育带动旅游作用,没有深入挖掘当地旅游和民俗性体育资源,缺少发展的内涵动力。
风景区健身绿道在线路的规划上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山地风景区的健身绿道中有急转上坡与急转下坡较多,不利于开展类似滑板项目的比赛;风景区周边村庄道路众多,机动车行驶道路与绿道交叉,易造成安全隐患等。
3.2 体育功能不够丰富
目前,国内景区健身绿道体育赛事的举办主要以马拉松、骑行为主,体育项目类型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健身娱乐的需要.在举办赛事的数量上还有待提高,国内发展较好的武汉东湖绿道、杭州千岛湖绿道,每年经体育部门备案的各类体育赛事也只有10多次,而国内大部分景区没有依托自身的健身绿道形成常态化的体育赛事,导致知名度和利用率较低.体育活动不仅指体育比赛和身体锻炼,更是一种文化活动,国内大部分景区健身绿道在绿色低碳健康的绿道体育文化建设和宣传上重视度不够,不利于全民健身理念的传播。
3.3 经费投入和管理保障有待加强
健身绿道组织建设经费有限,这也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健身绿道发展上存在的现实问题.运营管理机制上还不够健全,虽然国内外绿道体育的发展能提供很好的经验,但相对于国内开展的较好的区域,部分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还有不少差距,先进经验与自身发展道路不匹配.管理上缺乏布局联动,跨部门协作不足,造成效率低下。
美国国家绿道体系法案早在1968年就修订并实施,除了颁布绿道体系法案外,还对休闲绿道进行环境监测,以了解和评估人类活动对休闲绿道的影响程度。2016年9月,由我国住建部印发的《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为绿道开发提供了指南.近几年,我国绿道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不断出台,表3为我国部分地市绿道管理办法及建设标准文件,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一线城市及东南沿海地区在绿道管理方面政策相对内陆及欠发达地市较完善,但是在绿道法律政策和行业标准制定上还不够细致,制约了健身绿道的建设和规划发展。
表3 我国部分地市绿道管理办法及建设标准文件
4 风景区健身绿道发展路径
4.1 以人为本,增强体验感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需求,践行主客共享理念,拓宽融合渠道,进一步促进体育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强绿道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体育健身人群和游客.完善体育类设施建设,增强游客体验感,改变游客从前的“看”“听”为主的游玩模式,形成以“体验”为主的游玩模式,让游客乐在其.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健身绿道的各个方面,处处彰显健身绿道的人性化建设。
在健身绿道上要多建设驿站.驿站中应准备应急药品,特别是一些治疗运动损伤的药物,以便及时为运动中受伤的人群提供治疗.还可免费提供热水,或者有偿提供小吃或饮品,但商家要统一管理,保证卫生安全。
在健身绿道上提供共享单车服务.对一些徒步游玩的游客或者徒步健身的人群提供方便,节省大量体力。
提供绿道线上服务.建立健身绿道线上服务平台,可以使游客以及健身者实时掌握天气的变化,做好规划.了解当前所处的位置同各个景点以及各体育项目之间的位置,合理分配时间.对一些急转弯、急转下坡的易出现安全隐患的路段进行实时提醒,保障人身安全.提供紧急求助,利用求助者的定位,绿道管理者可以迅速提供帮助。
4.2 开展多种运动项目,提高利用率
为更好地丰富绿道体育功能,响应全民健身号召,在绿道及周边应拓展其他体育项目.例如:轮滑、健身气功、射箭、飞镖等项目,深入挖掘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其成为健身绿道的闪光点.举办多种社区及青少年绿道休闲运动项目,促进大众绿色运动发展。充分利用绿道周边空地建设具有体育项目特色的场区,创造体育氛围,提高人们运动兴趣。例如,利用周边森林、河流可开展定向越野、森林探险、漂流等具备刺激性的运动项目,满足年轻人的需要。
结合景区特色,可举办“单车骑行赛”“健身秧歌大赛”“马拉松赛”等具有影响力的体育竞赛,并争取形成常态化体育赛事。
4.3 加强推广,智能化建设
加强健身绿道的宣传和推广.可以与当地电台或新闻出版机构合作,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博账号等方式,拓宽宣传渠道,吸引年轻人群;通过网路渠道,建立官方网站,加大宣传范围.同时需要注重内部的宣传,在健身绿道周边要进行风景区的宣传活动,可播放景区和绿道介绍的视频,在绿道的建设上融入风景区的元素,使人们在感受景区文化的同时,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利用物联网技术形成健身绿道管理基础数据库.推进智能感知技术应用,强化视频图像、环境监测、排水、基础设施维护等运行数据资源的实时采集、动态录入和管理分析,打造感知敏捷、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系统.
运用“互联网+”的模式,把智能元素添加进健身绿道的建设上.例如:在休息驿站中放置智能化机器,健身者可以实时了解绿道上人群的密集程度、查看附近公共设施和景点、了解绿道地区局部天气情况等。
4.4 开放优惠政策,吸引体育赛事
举办体育赛事是健身绿道本质功能的体现,是最能体现一条健身绿道发展水平的标志.国内很多健身绿道已经成为常态化的体育赛事举办地,例如千岛湖绿道骑行赛、东湖马拉松、环秦岭自行车公路赛、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不断提升着景区知名度,健身绿道也得到长足发展。
风景区健身绿道的管理者应充分考虑体育赛事为景区绿道注入的强大动力,积极与政府、企业、社会联系,利用政府的利好政策,加大优惠力度,争取企业赞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
4.5 加强合作与管理,品牌化运营
健身绿道的发展离不开合作共赢.要充分结合地方政策,成立绿道体育相关项目,争取政府专项资金,并安排专人对接;加强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成立体育旅游相关课题组,用科研立项的办法引进资金,为绿道体育的发展提供动力;加强与体育公司、旅游企业等相关企业联系,就管理经营、文化资源、宣传资源、融资平台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体育有关部门合作,聘请社会体育指导员或有关专家指导绿道体育活动,组织绿道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培训学习;面向社会招聘相关专业人才,为健身绿道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高校合作,以专业实习的形式,更好地指导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
创新管理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成立行业协会组织,对风景区健身绿道进行管理;招募志愿者、慈善组织等共同建设和维护健身绿道场所;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普通民众也可以参与到健身绿道的建设和规划中,让健身绿道真正成为民众共同的绿道。
助力健身绿道品牌化发展,将景区健身绿道打造成集旅游、健身、健康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形成品牌效应,建立自身品牌,成为景区名片、城市名片。
5 小结
风景区健身绿道的良好发展,不仅能平衡城乡体育供给、强化体育健身理念,还会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从而带动景区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绿道体育与景区旅游相结合,是体育+旅游的具体实践,绿道管理者应充分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倡导、依托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体育资源和文化、依靠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开发出更多绿色、低碳、健康的绿道体育旅游项目,形成风景区健身绿道发展的新品牌.未来,景区健身绿道的发展将会为更多人群提供体育服务,让人们在全民健身的氛围中享受体育、享受健康、享受自然。
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生态\体育\文旅\场馆\小镇\园区\产业\融合
体育小镇场馆园区综合体规划设计、投资运营、策划咨询、智慧提升、赛事组织体育文旅产业融合、景观建设、园林绿化、智库共享、文创研发
免责声明:【生态体育】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生态体育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