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讯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岚角山街道油榨头社区灌塘李家的李达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湘南地区清代砖木结构四合院,门前有一口池塘,两棵古树相映成趣,显得十分醒目而寂静。李达故居管理处主任桑亚平介绍,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示范基地。
1890年10月,李达出生于零陵县蔡家埠(今永州市冷水滩区岚角山街道油榨头社区)一户佃农家庭。家境贫寒,兄弟五人中,唯有他获得读书的机会。
青年时期的李达,理想经历多次变迁。中学毕业后,他考取京师优等师范学堂,曾立志教育救国,并在一所中学教书谋生。
1913年和1917年,李达两次赴日本留学,攻读理科,力图“实业救国”“科技救国”。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李达开始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先后发表《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等文章,还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
1920年夏,30岁的李达从日本东京回国。陈独秀多次看到李达在上海的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当时,陈独秀与李汉俊正在筹备组织中国共产党,立即邀李达参加,李达欣然应允。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8人在《新青年》杂志社开会,正式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陈独秀任书记。
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了《共产党》月刊,李达担任主编。
通过《共产党》月刊,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紧紧联系在一起,将一批真正具有马列主义思想的广大青年聚集起来。1920年12月,陈独秀赴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
从1921年2月到党的一大召开,李达一直代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书记职务,主持全面工作,担负了党的一大的筹备和召集工作。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上海。马林一行经过与李达等人反复商量,最后决定于1921年6月下旬召开党的一大,后因代表未能如期到上海,推至7月下旬举行会议。
李达的主要工作包括,向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发出通知,选定中共一大会址和安排外地代表的住宿等具体事务。开会前夕,李达为选择会场伤透脑筋,经妻子王会悟提议,会址最终设在了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家里,参会代表的住宿,则安排在离李公馆不远的博文女校。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出席会议的湖南人有李达、毛泽东、何叔衡和周佛海。会议期间,李达代表上海发起组介绍了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并和张国焘、董必武共同起草了供会议讨论的党纲和今后实际工作计划。7月31日,由于会议引起了敌人的注意,经王会悟安排,代表们悄悄转移至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决定设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由陈独秀任书记,李达被选为中共中央局宣传主任。
记者陈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