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的春色,在一场场雨丝朦胧中织就,在一丛丛草绿花红中渲染,在百鸟争鸣蜂飞蝶舞中铺开。农户家舍,公园庭院,蜂蝶翩跹,桃李春风,忽一夜雨,便是满地落红。一日转晴,风和日丽,走在路上,行在车中,目之所及,一树树花开,樱花玉兰,杏李桃梨,色彩缤纷,白的、红的、粉的,点点春色柔酥在心底,沁人心脾。于是,踩在小城每一寸土地上,都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
踏青郊外,田埂塘坝,风吹雨润,枯草泛绿,野蒿遍地,姑婆婶嬷,提袋挎篮,欢跃掐摘。小城街巷,飘满粑香,早餐摊点,饭馆酒楼,网店微商,无不是蒿子粑霸屏。那日,朋友自省城归桐,返程之前,特去粑婆飞扬姐处,购上百蒿子粑,说带一些送人,余下的慢慢品味。我想桐城游子无论身处何方,大多数都爱好这一口,家乡的味道。
闲来漫步,龙眠河畔,一片片马兰头油亮鲜嫩,一丛丛野生水芹蓬勃生长,沿岸杨柳对镜梳妆,长发低垂,随风撩发舞弄。河水粉白微绿,水面雎鸠嬉戏,棒槌声声,惊起白鹭低飞。嫩马兰头,焯水后清水浸泡,去苦涩味,剁碎,佐以蒜子麻油,适量盐,少许味极鲜,凉拌食之,性凉微苦,回味稍麻,亦是一道美味野菜。此时的水芹除了炒食,嫩的还可作春卷馅儿,炸之焦黄,食之外脆里香,细嚼清香。
常登投子山,一簇簇映山红,点缀山林,一株株珍珠菜堪可采摘,粒粒白色花蕾被翠绿相映,似翡翠包裹着珍珠,看着就讨人喜,别说吃了。小城的居民,将春的味道,捧在手里,揉进生活,经过烟火,做成美味,一口一口吃进嘴里,久而久之,便成了渗透骨髓的乡愁。彼时,龙眠山深处,布谷声声,茶农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采茶时光。龙眠群山,是一道天然屏障,适宜的气候,大别山剑兰自然生长,优良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就了具有独特兰香的本地茶叶——“桐城小花”。故而,土生土长的小城人,生来就是“茶客”,总爱捧一个茶杯随行,都说好茶要好水,文都的茶,岂能没有文化内涵,于是又有了“紫来桥下水,龙眠山上茶”的精彩妙对。小城如文,语言精练,长短句交替,韵律灵动,读来舒适。
三月六日,央视《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第七期,随着主持人鲁健“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的经典开场白,该栏目接下来的近二十分钟时间,集中展示了素有“文都”之称的桐城地方文化,一庙一街一巷,品“文都”桐城韵味,让观众感受文都桐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当听到桐城市委书记徐雄引用“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品文都韵味,悟礼让之美”向全国观众隆重推介桐城,屏前的每一位桐城人,自豪感油然而生,该节目一经播出,恰如一夜春风,吹遍小城街头巷尾,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无不津津乐道。小城如画,龙山眠水,顾盼有情,眉黛青颦,跃然纸上,此时春满小城,犹如画龙点睛,赫然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