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纪念馆。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罗浮山冲虚古观。
鸾岗战斗遗址。
罗浮山位于惠州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距博罗县城35公里。其西北面分别与增城、龙门接壤,方圆260多平方公里,是战争年代中共在华南的“红色心脏”和抗日中心。而坐落于罗浮山朱明洞景区内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则是目前华南地区最大的抗日纪念馆。以东江纵队为主力的华南抗日武装,与八路军、新四军等一道,被朱德元帅誉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成立东江纵队,开辟华南敌后战场
据史料记载,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整合其他抗战力量,成立东江纵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抗日军队,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
罗浮山是广州和粤东南沿海地带通往内地的天然屏障,作为战略要地,一直为中共东江地方组织和东江人民抗日武装所重视,当日军入侵华南之后,就派出抗日救亡工作队和中共地下党员在博罗、增城、龙门一带活动,建立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和民众自卫武装,为开辟罗浮山根据地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工作。
1943年秋,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派出武装小分队在这一带活动。东江纵队独立第二大队成立后,开始在罗浮山的长宁、福田、联和及东江北岸的石湾、铁场、九潭一带活动,拔除敌伪据点,消灭日伪顽军。同时,东江纵队派出部队在东江南岸和东莞水乡一带活动,打通东江南北的交通联络,为开辟罗浮山根据地扫清了道路。
根据土洋会议关于“首先应创立罗浮山以北、翁源以南,东江、北江之间的根据地”的战略部署,从1944年秋开始,东江纵队全面实施建立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行动。
为了开辟罗浮山抗日根据地,1944年7月,东江纵队组建独立第三大队,在增城、龙门、博罗三地活动。独立第三大队组建后,与独立第二大队协同作战,以罗浮山为依托,积极主动打击敌人。8月袭击驻福田坳岭的国民党顽军梁桂平部一个连。9月袭击福田徐田村窑下土顽中队。战斗中,卫生队长张漪芝中弹牺牲。
1944年秋,为了扫清障碍,独立第三大队拔除了伪军李潮部盘踞的石湾鸾岗据点,炸毁炮楼5座,毙伤日伪军60余人,俘敌30余人。鸾岗战斗的胜利,对扫清罗浮山南麓守敌,打开斗争局面起到重要作用。
向北发展,开辟罗浮山抗日根据地
为加强向北发展,开辟罗浮山抗日根据地,1945年1月,中共广东省临委决定将领导机关迁往罗浮山,同时派出两支部队进入江北开展武装斗争。由于日军打通粤汉线,占领广东沿海,广东处于全面沦陷状态。为开展全省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开辟新的局面,扩大解放区,建立游击区和全面恢复党的工作,中共广东省临委作出《关于开展广东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
一、西江之北与北江之西为一区,派出部队挺进清远、四会、广宁,打好基础后,再向连阳、湘桂边挺进;
二、西江之南包括中区六邑(即恩平、开平、台山、新会、高明、鹤山)为一区,以中区现有力量为基础,向沿海两阳(阳江、阳春)发展,打通南路,然后向粤桂边推进;
三、北江之东与东江之西为一区,以罗浮山和现有力量为基础,巩固增城、龙门、博罗根据地,进一步建立增城、龙门、从化、新丰之间的南昆山根据地,为将来的领导中心,同时派出武工队挺进佛冈、英德、翁源,打好基础后,向曲江、南雄及湘赣边推进;
四、东江之东至闽粤边为一区,以潮阳、惠阳、海陆丰为中心,向惠来、揭阳推进,开展潮汕、闽粤边的游击战争;
五、珠江三角洲为一区,在现有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三(水)东(莞)宝(安)为基础上,构成包围广州的态势。
发展粤桂湘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
中共中央完全同意这一战略部署,3月6日复电强调指出:根据目前形势“我华南抗日武装斗争应由小北江入手,以湘粤桂边为主要发展方向,方能向北有所依靠,并便于造成更大的根据地,进行持久的斗争”;“北江以东,西江以南的两个地区发展,亦要与此方针相配合”;“东江沿海发展亦要注意建立向北山地之基础,珠江三角洲的布置固然要面对城市,但背靠东西两面山地的发展仍是必要的。”
根据中共广东省临委的决定:
1月下旬,王作尧带领第三支队第三大队在东江南岸活动,并指挥第二支队和独立第三大队控制东江从东莞石排上至惠州两岸的大部分渡口,为东江纵队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横渡东江,进入罗浮山区作准备。
2月,王作尧、杨康华率领北江支队、西北支队、第五支队进入罗浮山以南的长宁乡和东面的横河乡一带。随后,第五支队派张英等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到博罗、河源边界发动群众,开辟新区,组织农民武装建立古岭大队,钟锦秀任大队长,张英任政治教导员。为了加强博(罗)河(源)龙(门)边的力量,东江纵队从第五大队和独立第三大队各抽调一个中队组成独立第一大队,何通任大队长,张英任政治委员;同时在龙门县组建增龙博独立大队,由王达宏任大队长,陈江天任政治委员,并组织了六支常备民兵中队,以配合开辟罗浮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3月,第三支队和第五支队渡过东江,进入博罗后,会同第四支队和独立第三大队、增龙博独立大队,在罗浮山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行动,肃清敌伪势力,拔除敌伪据点,扩展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第三支队的第一大队、第三大队和第五支队,以及独立第三大队,向博罗北面开进,打开向增(城)龙(门)从(化)博(罗)发展的通道。第四支队在增城、番禺北部及从化方面策应,对付广州、新塘之敌。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行动,全面打开了博罗的局面,东江南北两岸解放区连成一片,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5月,中共广东省临委、东江军政委员会以及东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后勤机关等先后进入罗浮山根据地。其中司令部设在冲虚观,政治部设在白鹤观,军政干校军训队设在长宁澜石一带,青训班设在长宁石下屯,《前进报》社开始设在徐福田村三星书室,后撤置于罗浮山朝元洞。
在开辟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同时,东江纵队北江支队由邬强、李东明带领,西北支队由蔡国梁、邓楚白带领,于2月间从罗浮山出发,经增城,渡过流溪河,进入从化、佛冈向英德挺进。然后,部队按战略部署分成两个地区活动。北江支队在粤汉铁路以东,沿铁路向北发展;西北支队横渡北江,进入英(德)清(远)边界作为立足点,继续向小北江挺进,发展粤桂湘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
资料整理:南都记者 黄海林 通讯员 梁志海 图片:通讯员 梁志海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