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小村埃姆村(Eyam),即使对于熟悉欧洲史或英国史的人而言,都算不上是印象深刻的地方,既没有风景名胜也没有知名特产,如果翻开英伦三岛的地图仔仔细细查找,也仅能看得到离它最近的大城市谢菲尔德,但就是这样一个不知名的村落,却在世界防疫史上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践行了现代防疫隔离制度。
(埃姆村位于德比郡(Derby)东北部,谢菲尔德是距离其最近的大城市)时间拨回到1687年的英国,这一年44岁的数学教授艾萨克·牛顿发表了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发表的前后,他的好友——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记录下了他和牛顿的对话,牛顿告诉他,事实上这本书中主要的内容,是他在22岁到24岁时因无所事事所以才思考研究得出来的。1665年的英国,此时的牛顿刚从剑桥大学毕业,成绩优异的他本该留校大展拳脚一番,却不得不离开大学回到老家林肯郡,开始他“无所事事”的闲暇时光,这一年的英国,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伦敦大瘟疫,凶险的鼠疫疫情感染了几十万英国人,而在拥有四十万人口的伦敦,疫情就夺去了至少八万人的生命,以至于连英王查理二世都不得不拖家带口弃宫流亡,而埃姆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致命的1665年。
(1665年的伦敦已经是世界闻名的大城市之一了)02 肆虐的黑死病1665年秋天,鼠疫疫情依然在伦敦城中肆虐,和伦敦城相邻的牛津郡、肯特郡等地区也不断爆发出新的感染病例,一时间人人自危,但所幸由于交通的不便利,英格兰中部的德比郡和林肯郡等地依然笼罩在一片宁静和祥和之中。直到,一块来自伦敦的夹带着跳蚤的布料,彻底打破了埃姆村的平静——年轻健壮的裁缝助手George突然暴病身亡,尸首上所浮现的证据都指向了和伦敦城内那数万人相同的死因——鼠疫,令人谈虎色变黑死病。从那一天起,村里不断出现着新的病例和死亡病例,对于缺医少药的埃姆村而言,这无异于是灭顶之灾。几个月过去了,面对着这样极端绝望的境况,村民们纷纷打起了流亡他乡的念头,他们找到了德高望重的William牧师,希望他能带领着村民们寻找到一条求生之路。 03 艰难抉择的牧师William牧师给到村民们的建议却令他们感到震惊,他希望村民们不要离开村子,反而应该将村子封锁起来,村子里的人不要出去,村子外面的人也不要进来——“既然黑死病是无药可医的,那上帝一定不会希望我们将这一病魔带到更多人身边去,而我所能保证的是只要我一息尚存,就会一直和你们在一起,为你们中不幸离世的人举行告别仪式。”
(黑死病的惨况)只要隔离了传染源,一定不会把鼠疫带往其他的地方,William牧师将这一朴实的想法传递给了村民们,面对着不间断的死亡和无法救治的黑死病,幸存的村民们唯一能做的只剩痛苦地点了点头,接受William牧师的提议,1666年6月24日,埃姆村正式“封村”,里面的人不出去,也不允许外面的人进来——现代医学还没有建立起的十七世纪,往往牧师就是那个扮演医生的角色。William牧师践行着他的诺言,他送走了一位又一位不幸离世的村民,记载资料的缺失让人无法得知这位牧师是否坚持到了最后。所幸的是,主疫区伦敦的疫情随着当年9月的那场大火宣告结束,而在埃姆村,最后一名被埋葬掉的死者也让村子重新打开了大门,而此时的村子,至少有260人已经陆陆续续死在了病魔的手中,幸存的村民仅80余人。William牧师是伟大的,面对病情肆虐的村民和不幸罹难的村民们也是伟大的,不仅是因为在他们的努力下,更多人免于了染上鼠疫的风险,也因为他们的自律,为现代防疫学建立起了最重要的基础——隔离制度,从任何角度讲,这样的事情我们都应该铭记并继续实践下去。
(如今的德比郡)参考文献:[1]丹尼尔·狄福《大疫年纪事》[2]艾萨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