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后
你会因为今天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
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小时而后悔
前段时间跟一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师朋友
吃饭、聊天,酒至半酣,
我好奇地问:你是什么时候打算干这行的
她陷入回忆:这可就早了
要说最早有这个想法
是八九岁的时候跟父母去云南玩
从小生长在城里
第一次见到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湖光山色
当时整个人就惊住了
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美的地方
当时想的是
如果能想办法把这样的美景留住
该是多么好啊
她说,这是她第一次对“美”有了概念
并且这个概念随着她慢慢长大
变得越来越清晰
最终她选择了用摄影这种方式
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并最终走上职业摄影师这条路
那一次旅行
成为她最早的艺术启蒙
她说:奇怪
为什么小时候很多事情都忘了
但唯独这一次旅行却记忆犹新呢
我特别感谢那一次旅行
我笑了:跟你一样,小的时候
我父母也曾经带着我来北京旅行
直到现在
我还能回忆起那时候见过的长城和故宫
带着一些老黄的胶片的味道
那时候家里条件很一般
但我的父母还是带着我出来走了一趟
他们没想到的是
从此北京对于我来说
不再是书本里一个抽象的符号
它成为我向往的地方
高考填志愿
我毫不犹豫地填了北京
从此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
我跟朋友说
与其说感谢我们小时候的那次旅行
不如说感谢我们的父母
他们能在我们那么小的时候
就带我们出来看世界
让我们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选择
更多的可能
是他们给我们种下了
梦想的种子
希望的种子
远方的种子
让它在我们的内心生根发芽
从此我们慢慢有了独自求索的力量
长路漫漫
一边是家乡父母的牵挂
一边是远方的星辰大海
我们走得越远
视野越大
越感恩父母赐给我们的力量
那是我们感知幸福的源泉
是我们走向更开阔的人生的起点
毕淑敏在《我所喜爱的女人》中说:
我喜欢深存感恩之心又独自远行的女人
知道谢父母,却不盲从
知道谢天地,却不畏惧
知道谢自己,却不自恋
知道谢朋友,却不依赖
知道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
也知道要早起播种和御风而行
这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而最好的爱是父母的陪伴
长大之后
我们能回忆起来的很多美好的回忆
都跟父母的陪伴有关
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孩子
曾经有一段时间
我因为事业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不得不选择把孩子交给他爷爷奶奶带
几个月忙完之后
我赶紧回家去接他
发现他看着我
眼里已经有了冷漠
一个劲往奶奶怀里躲
奶奶说,刚开始的时候
他天天哭着喊着找妈妈
一个多月之后,他不再哭喊
有时候抱着玩具自言自语
有时候对着爷爷奶奶发脾气
我心如刀绞
带他回北京后
我花了大量的时间陪着他
慢慢和解曾经有过的隔阂
慢慢融化孩子最坚硬的地方
有一天,孩子对着我耳朵悄悄地说
妈妈,你带我去海边玩吧
那一瞬间,我抱着他,泪如雨下
原来他都记得
他记得我带他去海边玩
那些母子间最愉快的时光他都记得
他在一点一点地原谅我
重新对我敞开心扉
后来,我们一家三口去了很多地方
去海边
去我那个摄影师朋友念念不忘的云南
去爬我小时候爬过的长城
我知道这对于我们或许并不重要
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
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
作为父母
我们给不了孩子属于他的未来
孩子会有自己的人生
我们能做的只是努力
守护他能够得到当下的快乐和幸福
不焦虑、不盲从、不攀比
我们能做的
只是和孩子一起慢慢体会
相伴时际遇的每一道风景
每一种心情
我们在相处的过程中
慢慢在他的心里种下梦想的种子
种下爱的种子
在李元胜的一首诗中写道: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比如低头看鱼
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离开
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
我还想连落日一起浪费
比如散步
一直消磨到星光满天
我还要浪费风起的时候
坐在走廊发呆
直到你眼中乌云
全部被吹到窗外
我亲爱的宝贝呀
这首诗
我和你的父亲多么希望
一遍又一遍地读给你听
只要跟你在一起
我们就不觉得是在虚度光阴
因为我们知道
教育就是留白的艺术
《后会无期》里说: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我们不能让自己孩子的世界
只有方圆几里地
我们希望他看到的世界
是开阔的、丰富的、美丽的、多样化的
在一次访谈
杨澜问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吉尔博特
怎么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吉尔博特教授回答:
十年以后
你会因为今天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
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小时而后悔
所以,你知道答案啦
他会因为你陪着他看这个世界
变得热爱这个世界
主动地去探索这个世界
一旦他具备了感知美的能力
具备了爱人、爱自己的能力
从此以后,不管他遇到什么样的艰难
他都能自己生长出解决问题的能量
不管有什么样的伤痛
他都具备了自我治愈的能力
也许是你看起来没用的一次旅行
成全了孩子最珍贵的品质
成就了孩子的一生
而陪伴自己的孩子读书、旅行
则是一件值得被奖励的事